•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解读 >

台湾的细分出版:你做的我一定不做

受限于2300万人的市场规模,台湾出版企业不能依靠少数畅销书带来的利润支撑整个产业,因此采取了单书营运的基本模式:一本书起印量3000本,一年内实现销售2500本以上,剩下的书,只要慢慢销售,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类型读物的爱好者曾经盘点过出版性及性别类图书的台湾出版社,发现即便是这种小众图 书,在岛上也基本能做到“一社一品”:基本书坊专门出版“男同”图书,集合、北极之光出版社专注于“女同”书籍,大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读物全部聚焦于性 爱,知音人文化出版公司则只做同志小说及同志研究……

而其他的一些出版社,如联经、九歌、小知堂、印刻、皇冠、时报、书林、商周、麦田、尔雅、远流、联合文学等等,也有专门的编辑室长期从事同志文学的出版。

与大陆的图书企业相比,台湾的出版社在细分出版方面可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选择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可以无限深入地做下去。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文化社会土壤,孕育出了如此专注细分的出版产业呢?

彼此在业务上不“打架”

 

人口只有2300万的台湾,拥有数千家出版社。如果对台湾出版企业仔细考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几乎每家出版企业都有特定的出版范围,其出版物基本全在这个范围之内,不断细分、深化。

出版社越小,特色越鲜明。比如,九章出版社主要出版数学类书籍,广文书局、龙文出版社 主要出版影印古籍,艺文出版社主要关注古文字研究、古典文献类书籍出版,张老师文化出版公司主要关注心理学与青少年成长题材,元气斋出版公司的图书全是关 于中医与健康,海峡学术出版社大量出版台海关系题材的图书,法鼓出版社主要推出佛教类书籍,联合文学、印刻出版公司是台湾重要的文学出版社……

与大陆出版集团化的趋势类似,台湾出版业近些年也逐渐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态势,但同一集团内的各家出版社仍专注于各自的分众市场,彼此在业务上并不“打架”。

以城邦文化出版集团旗下的出版社为例,除了商周出版社和麦田出版社这两家综合性出版公 司以外,其他成员均有自己的专业领域——积木文化的生活实用书、性林文化出版社的专业两性知识图书、经济新潮社的经管图书、马可波罗出版社的旅行探险图 书、红色出版社的城市轻文学和网络文学、猫头鹰出版社的中文工具书、边城社的边缘题材书、脸谱出版社的推理小说……虽然同处于城邦文化的领导之下,但却形 成了“和而不同”的内部出版格局。

即便有台湾大型出版企业想要拓展业务,也往往要选择一个定位明确的分众市场建立新社,以形成品牌特色开拓市场。

台湾的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原本主要出版学术著作、大专教材。后来,为了扩大市场规 模,特意成立了考用出版社出版考试辅导书籍,又成立了书泉出版社出版家庭、保健、知识、理财、休闲等类图书,还并购了台湾古籍出版公司出古籍图书——这同 大陆出版社建立新编辑室开拓业务的手法是大异其趣的。

单书营运的基本模式

 

自1999年有关出版规定废止以来,台湾地区成立出版社便非常容易,个人集资50万元 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即可申请建社。自此之后,台湾的图书出版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2001年一度增至7810家,2008年仍维持在 7000多家,年出书在4万种左右。出版社众多,竞争激烈,是台湾出版企业日益细分市场的主要原因,因为,若不能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就可能很快被淘汰。

受限于2300万人的市场规模,台湾出版企业不能依靠少数畅销书带来的利润支撑整个产业,因此采取了单书营运的基本模式:一本书起印量3000本,一年内实现销售2500本以上,剩下的书,只要慢慢销售,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以此为基准线,市场前景比较好的书,起印量可以多个一两千册;市场前景不明朗,则少印 五百一千册。与之相关,包括作者稿酬、出版社运营费用以及印刷发行费用等在内的出版成本,也会以此为基准进行分配。台湾资深出版人苏拾平曾撰文表示,这样 一个起印量,即使有两成左右的退货率,也可以支撑台湾出版业的持续发展。

由是之故,台湾出版业中仅有数十家大型出版机构,其余均为小型出版企业,这些小社同大陆出版社的编辑室一般大小。

2004年对台湾出版产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超过八成的出版社人数在10人以下,10人到99人的约占15%,超过百人的公司只占约2%。

人口结构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虽然图书市场呈现出高度细分的态势,但台湾出版业在整体上仍有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的产生,与台湾社会人口结构呈现出的一些整体性特征密切相关。

“草莓族”常被台湾社会用来形容“80后”,意思是他们像草莓一样表面光鲜,但却承受 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随着这批人长大并成为上班族,反映他们工作不如意、向往自由的博客读物随即成为风潮,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弯弯的作品《可不可以不要上班》《可不可以天天出去玩》《6868,一起翘班去》等,九把刀、橘子等网络新兴作家也陆续崛起,博客作者创 作的网络作品也一跃成为重要的出版类型。

另一个特色是,2011年以后诗集出版在台湾日渐活跃起来,这些诗集中除有一些出版社 推出的名家作品外,大部分由作者自费出版。台湾学者王乾任认为,诗集出版数量增加极有可能与人口结构变化有关。以往过得苦哈哈的穷“文青”纷纷从学校毕业 进入社会,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以前消费不起的嗜好如今可以负担了,甚至有财力自费出版自己的作品了。

目前,台湾人口出生率大大下降、老龄化逐步加剧,这也令40~60岁的“熟年”人群的 阅读需求变得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这批中老年人的消费心态很像年轻人,乐于尝试新事物,不同于其父辈,他们即将大量从职场上退休,作为台湾史上最有钱 且数量惊人的消费群体,亟需大量的出版物来填补其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约有200万台湾人旅居海外,占台湾总人口的1/10。大批 拥有较强消费能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口外移,对于主要以内需为基础的出版产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台湾也大量吸纳了来自中国大陆、越南、印度尼西 亚、泰国、菲律宾等地的新移民,这些新移民的人数已经超过40万人,所生育的子女也超过20万人,总计60万人以上,而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受过高等教育, 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现已成为支持台湾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新兴力量。

人口结构的改变,意味着以人口作为基数的出版行业在未来将迎来机遇,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阅读媒介急剧变化和出版分众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握读者的需求,已经成为台湾出版界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