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作家动态 >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处事哲学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是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中首屈一指的作家,影响了后来的萨特和加缪。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人间食粮》、《《窄 门》、《伪币制造者》和回忆录《如果种子不死》。人们对纪德生活的评价很多,比如有人说:“地球上有30亿男人,其中没和纪德上床的在20亿人以上。”有 人说:“大声念纪德的文章10分钟以后,你的嘴巴会发出恶心的臭味。”因为他是个同性恋。在纪德的回忆录《如果种子不死》里,他也回忆了自己的同性恋生 活,正是这样,才招来各方面的攻讦,他却泰然处之,依然故我。纪德做事从不限制自己,一切顺乎自然,这对他的心理是很好的放松,也符合自然长寿的法则。加 之他喜欢旅行,在饱览各国自然风光的同时,使身心得到愉悦。这是中年纪德做事的作风。
   从纪德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实他一直都很矛盾。他的青少年时代虽然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是精神生活非常压抑和痛苦,他常常处于孤独之中。青少年的纪德阅读 了大量的书,以及写作了《人间粮食》等,成为了作家。但是,这个时候的纪德觉得,太多的思考令人难受,所以,追求一个简单的生活福。
   可以说,他是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纪德是被书本养育的,书本所给与纪德的是那种沉重的思想。这思过于繁复令人窒息,不堪重负的纪德便只能逃 跑,去寻找那种只有生活的生活,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活,那种纯粹的大自然中的生活。这样的一种生存选择在纪德的时代显然是勇敢的离经叛道。生活,一味地生 活,不计后果地,感受并享受着。从巴黎到诺曼底,又到突尼斯,以至于不顾及妻子在生活的颠沛流离中死去……变态的法国作家安。
  他总是在两个极端奔走。者说两种极端的痛苦之路交汇时所带来的“幸福”的那个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两个点。
   世人往往觉得忧伤比快乐深刻,快乐比忧伤浅薄。其实不然,那是以为也许你的快乐还停留在一个程度没有上升到“幸福”的高度。读读纪德去看他如何表率,感 受他心中涌出的快乐,那种足以让你融化掉的伴随着疼痛感的但是穿透灵魂的幸福。因为纪德后来说:对人来说,快乐不仅是一种天生的需要,而且还是一种道德的 义务。我就觉得,快乐比忧伤更珍惜,更难得,也更美好。因此,我把自己的幸福当做一种使命来承担,要向周围传播快乐。我认为最有效和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本 人做出表率,当个幸福的人。
   也可以这样说,纪德的心理是大部分的心理。当我们对人抱有希望,对人际关系报希望和来说,这个希望是很深刻的,包含了希望持有者的强烈诉求,就会难免的 失望。而纪德采取的,完全的背离,不用思考什么,完全的禁欲,都是对人际关系中的“希望”失去,因为他明白,希望人类能做到某事,而别人能做到某事客观上 来讲非常地不容易,所以是奢侈。
   但是,后来的纪德,成为了共产主义者,并积极的参与到了社会。这与他的学生,萨特都有差不多的经历。萨特早期写作的作品,透露了对社会的存在虚无感觉, 后来,他也成为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并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这说明了什么?人不可能彻底的虚无,也不可能像纪德那样,彻底的为了幸福,为了不受思想和社会的 打扰,去不计后果的享受,人最后会有参与社会的愿望。所以,纪德的个性是游移不定的,这正是现代人精神的游移不定,在思想以及物质之间游移,在幸福和不幸 福之间游移。纪德告诉了我们,自我意识到了自己是幸福与否,都是不幸福的。只有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你才是幸福的。而纪德的经历告诉我们,禁欲和放 纵,在那段时间里,取得了成功,但是后来都认为是失败的。所以,解决这个方法不是禁欲和放纵,而是参与社会,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中国人早就有佛教说这些道理了,为什么外国人会想那么久才知道最好要利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