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作家动态 >

彼得·凯里:说吧,澳大利亚的记忆!

\

澳大利亚作家彼得·凯里

 

    被称为“澳大利亚最有才华和最令人激动的作家之一”的彼得·凯里创作成就斐然。他先后出版了十一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五部非小说作品,被翻译成二 十多种文字,并凭借长篇小说 《奥斯卡与露辛达》(1988)、《凯利帮真史》(2000)两度获布克奖。迄今为止,只有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南非作家J.M.库切曾经享有这样的荣誉。

    凯里擅以写实的笔法构建荒诞的故事,总会渐渐延伸出寓言的色彩来。他虽然写的是历史题材,关注的却是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就像有人指出的那样,凯里小说中的 人物往往是极为孤立的个人,面对强大的社会制度感到无能为力,常落入现实的陷阱而难以自拔。正因为此,“凯里的小说读毕,也正是探究我们自身的存在的开 始。”

    “澳大利亚最有才华和最令人激动的作家之一”

 

\

彼得·凯里

1

  1967年,带着对国内环境的失望和对朋友奔赴越南战场的忧伤,年轻的彼得·凯里离开澳大利亚来到欧洲。他周游各国,不断积累素材,大部分时间侨居伦敦,一边以广告业为生,一边进行业余创作,在国内多家文学期刊上发表。

  这看似一次寻常的欧洲之旅,对于凯里而言,却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发表于2003年的长篇小说 《我的生活有如冒牌货》中,他讲述了一个诗人造假的 故事:上世纪40年代末,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凝滞而狭窄的文学出版圈子里,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查布的狂妄的诗人,决心暴露一下澳大利亚在文学方面的贫乏, 于是他把一家文学杂志当作进攻对象。他提供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现代主义诗歌,声称是工人阶级天才鲍勃·麦克科尔的作品,而他那直白而充满活力的描写两性的诗 歌在其在世时却被人忽视了……

  某种意义上,小说中诗人的“恶作剧”,体现了凯里本人对澳大利亚文学的不满。尽管去欧洲之前,在作家巴利·奥克利和莫里斯·卢里的影响下,他阅读了贝 内特、贝娄、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和福克纳等人的实验性作品,并由此打开宽阔的文学视野,但这并不足以让他感到慰藉,直到去了欧洲。更重要的是,作为在新兴 移民国家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深切意识到澳大利亚民族身份的复杂性,而只有厘清这一脉络,才能切实找到自己坚实的写作根基。以此看,这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寻 根之旅。

  三年后,凯里回到澳大利亚。很难说只是一种巧合,他回国后创作,并于1974年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历史上的胖子》,使得他一举成名。而此前他创作 的《接触》、《无用的机器》、《沃格》等长篇小说都因种种原因没能顺利出版。1979年,凯里发表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战争罪行》,得到更为广泛的赞扬,人 们认为他的作品使澳大利亚小说为之增色,称他为具有国际色彩的作家,“终于使澳大利亚脱离顽固的狭隘地方主义角落”,走向“新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而今凯里创作成就斐然。他先后出版了十一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五部非小说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并凭借长篇小说 《奥斯卡与露辛达》 (1988)、《凯利帮真史》(2000)两度获布克奖。迄今为止,只有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曾经享有这样的荣誉。凯里已 然成为继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奠基者亨利·劳森和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之后又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学大家。
  
2

  如同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历史:18世纪70年代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陆续有大批英国流放犯定居,他们逐渐取代当地土著成为主要居民。1931年,澳大利 亚结束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尽管如此,凯里仍然坚决主张废除英国女王在澳大利亚的形式统治,为此还婉拒了伊丽莎白二世的接见。但 凯里正视澳大利亚的历史创伤,在他的大多数小说里,笔下的人物总是从英国而来,他们不管是留在澳大利亚,还是最终选择离开,都在这片新土地上演绎了荡气回 肠的生命之歌。

  《奥斯卡与露辛达》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英格兰。男女主人公是一对可爱的赌徒,奥斯卡是一名虔诚的牧师,露辛达则是富有的女继承人,在自英国开 往悉尼的轮船上,两人因赌而结缘。从此命运缠绕在了一起。两人身份不同,却都是现实社会的不适应者,却由此萌生了诚挚的爱情。为表达对对方的感情,他们进 行了一场奇特的赌博。奥斯卡请露辛达建造一座玻璃教堂,由自己送往波特郡,赌注是双方的全部财产。按照预想,无论输赢他们都将赢得彼此的爱情,然而残酷的 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取材于真实历史人物的 《凯利帮真史》,其主人公内德·凯利是爱尔兰人,因父亲触犯了英国法律而被流放,被迫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凯利从小就勇敢机智、 善良厚道,同学落水后不惜冒死相救。虽然他还小,但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他白天在农场干活,晚上去俱乐部打拳挣钱。即使如此本分,他希望靠自己的汗水老 老实实生活的梦想还是破灭了……一名警察企图侮辱他的妹妹,凯利忍无可忍,打伤了那个警察,悲剧终于发生。

  相比而言,在发表于1997年的长篇《杰克·迈格斯》中,凯里对澳大利亚寄予了希望。杰克·迈格斯是英国人,年轻时被流放到澳大利亚,服刑期满后,在 当地开砖瓦厂发了财,于是返回伦敦寻找他曾经帮助过且已成为英国绅士的“养子”。但“养子”忘恩负义,躲了起来。当迈格斯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他时,他却把 枪口对准了恩人。一场冲突后,迈格斯携同救他的女佣人梅西逃离伦敦,回到澳大利亚,儿女成群,事业有成。
  迈格斯从青年时代离开伦敦到澳大利亚,再从澳大利亚回到伦敦,最后又回到澳大利亚,这是一个寻根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这之间产生 的冲突,实质上是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冲突,是新旧文化身份的冲突,而这可以说是凯里以澳大利亚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共同的主题。
  
3

  自1990年应纽约大学之邀任住校作家以来,虽然身为澳大利亚作家,凯里却已定居纽约20余年,这使得他的创作更多带上了美国色彩。发表于2008年 的长篇《他的非法自我》,其主要故事场景就发生在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学生以“反对越南战争”为口号掀起一股革命浪潮,震撼了美国社会。富家 女苏珊和“民主社会学生联盟”的领袖大卫相爱,生下儿子切,交由苏珊的母亲抚养。苏珊在执行一项危险任务前,希望见儿子一面,于是通过地下组织请其同学 ——大学教师黛尔将切带来相见。就在母子即将相见时,黛尔发现,苏珊被炸身亡,而她自己也被美国警方追捕。黛尔带着切逃亡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遇到了一群 嬉皮士,她们开始了亡命之旅……

  两年后出版的《主仆美国历险记》,基本上可视为一部地道的美国小说。以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德·托克维尔为原型塑造的奥利维尔和另一位主人公鹦哥 儿,一个是法国贵族,表面上被派往美国考察监狱制度,实则为了保命而奔向新世界; 另一个是英国印刷工的儿子,一心想成为画家,却时不我与,成了奥利维尔 的仆人,负责监视和保护他年轻的主人。随着主仆二人在美国的旅行中时分时合,他们在爱情与政治,监狱与艺术世界中沉浮。

  事实上,不管是着眼于澳大利亚本土,还是把关注的目光转向美国,凯里基本上写的都是历史小说。不同的是,他以写实的笔法构建荒诞的故事,总会渐渐延伸 出寓言的色彩来。他虽然写的是历史题材,关注的却是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就像有人指出的那样,凯里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极为孤立的个人,面对强大的社会制度感 到无能为力,常落入现实的陷阱而难以自拔。正因为此,“凯里的小说读毕,也正是探究我们自身的存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