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出版快讯 >

曾引发一段文学公案,《哈扎尔辞典》再版

该揭开它形势主义的迷雾了

\

新版《哈扎本辞典》(阳本)
 

塞尔维亚大作家帕维奇的长篇小说名作《哈扎尔辞典》(阳本)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再度出版。这部开创了辞典小说先河的作 品,对于世界而言,早已成为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奇书;而对于中国,它的影响力则始于1996年一段轰动的文学公案。昨日,南山、小宝、毛尖、孙甘露、姚大 力、陈村、曹元勇等作家学者,在《哈扎尔辞典》再版研讨会上,热议该书的影响力并对它进行重新解读。尽管很多人认为,“中国真正看懂这本书的人不会很 多”,但当年被其形式所迷惑的作家毛尖指出,现在揭开它形式迷雾的时间已经到了。

当年官司

《马桥辞典》曾被批抄袭


说起《哈扎尔辞典》,无论如何都绕不过17年前它进入中国文学视野的一段公案。 1994年2月,《外国文学》杂志刊登了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小说《哈扎尔辞典》,当时并未引起读者的注意。 1996年,作家韩少功出版《马桥词典》后,却引发了一场著名的笔墨官司。文学评论家张颐武、王干批评该书抄袭了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引发了所谓的 “马桥事件”。中国文学界围绕着《哈扎尔辞典》和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展开了一场“原创与抄袭”、“名誉与侵权”的诉讼。

耗时两年的诉讼案以韩少功胜诉作结,但这场官司却意外引发了读者和评论家对《哈扎尔辞典》的浓厚兴趣,这部奇书一下子在中国备受关注,并被首次引进国内。 1998年1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南山等人的合译本。该书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而后在市场空位10多年,记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当年首版的《哈扎 尔辞典》(阴本)的标价高达600元。而今年再版的《哈扎尔辞典》(阳本),上市短短两个月,就已经重印3次,读者反响之大,远远超出出版社预料,足见该 书在中国的影响力。


作家支招

小宝力推洗牌式阅读


《哈扎尔辞典》内容纷繁复杂,充满了古代与现代、幻想与现实、梦与非梦之间盘根错节的缠绕。它假托1691年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以百科全书的体例,叙述哈扎尔人的历史和传说。该书想像力惊人,但读者要从“迷宫”中理出头绪,读懂小说并不容易。

据该书责任编辑透露,读者必须攻克两大阅读难关。其一,是历史关。其二,由于全书结构特殊,读者不易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西方曾有人统计,《哈扎尔辞典》有250万种读法。

作家路内昨天在研讨会上说,自己当初没看懂这本书,很多年后,他遇到一位北京的学者,该学者这样对他说,中国真正看懂这本书的人不会很多。路内说,“我就把《哈扎尔辞典》当传奇小说来看。等我开始写小说时,我感觉到它有一种长篇小说独特的魅力,段位很高。”

对《哈扎尔辞典》情有独钟的作家小宝说,《哈扎尔辞典》背后藏着大量的信息,要完全读懂很难。小宝为读者支招,“有朋友说,阅读这部书的最佳办法就是随便读,只要不是从头读到尾就可以。”小宝将此种方式,命名为“洗牌式的阅读”。

专栏作家毛尖坦言,当年读《哈扎尔辞典》,确实很迷恋它的形式,觉得它很先锋、很酷。但时隔10多年再读这本书时,觉得揭开它形式主义迷雾的时间到了,“这意味着我们接近它的时间到了。我们能透过笼罩在上面的形式主义的迷雾,看到书里面的隐喻和其它的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