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图书分类 > 其他类 >

畲语词汇

\

                                      序

                                    陈文化
 
 
       真的非常汗颜,我对语言学没有研究。大学时,虽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对语言课从来就没有兴趣(这实在愚蠢),因此也就没有学好。后来我一直相信语言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限于交流的工具。但实际上,我的这种狭隘的观点,影响了我对语言更深入更本质或更全面的认知。后来,在研究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上述观点的狭隘和不足。实质上,语言更本质上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可以区分文明差异的文化。语言的使用不仅是技巧,实际上是潜藏着深厚博大的文化为其背书的,运用语言表达的差异误导读者和听众,沟通中语言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误会甚至冲突,比比皆是。常言,锣鼓听声,说话听音。不要说具体的表达,哪怕语调不同,背后的文化差异也会迥异,理解不到位,问题就大了。
     中国历史悠久,我们常说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是指有着可靠的语言,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实物、历史文献等印证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除了历史悠久,重要的是民族众多,文化多姿多彩,至今56个民族居住于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她们都有着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使用着自己的民族语言,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畲族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员。
       应该说,畲族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一方面,畲族一直生活并发展于东南沿海一带的省份,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从她走向历史舞台的唐宋,这一地区就已经是汉民族的重要核心区域,并且经济发达,直到今天,这种局面也没有改变。另一方面,畲族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通过不断地迁徙,完成与其他许多民族不同的走向:绝大部分民族从核心区走向边疆区,而畲族是并且至今还是在核心区迁徙,当然是在核心区的山地中生活。他们的不断迁徙和走在核心区的路上从而形成小分散的居住格局,因而也被称之为“东方的吉卜赛”民族。如果说,迁徙会流失因定居而形成的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熟悉和依存文化,而实际上,迁徙也会带来对于文化再创造和适应性的各种能力,并使自身的文化一直处于与新迁入地文化交往中的碰撞和冲突,并保持生命力。数千年来的迁徙历史,我们真的非常难以想象,畲民族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传承的艰辛和困顿。而语言,独特的畲语的保存和传承,就更是极其不易。
       我们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它兼具工具以及思维、社会纽带的联结、文化独特性保持和呈现、文化传播和符号化的记忆等功能。千百年来的不断迁徙,在汉民族核心区与汉族人(这些处于不同区域的汉族人是有着多样的方言和背后有着巨大文化差异的族群)生活在一起的历史,一定会有大量的文化上的互动并受到地方上不同文化,也包括地方上的方言和土语的影响,畲族人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民族语言和全部的文化特色的?如果说聚居是保证一个族群文化特征和内涵本质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聚居和数量优势,保持了族群文化的持续发展和文化特质被强化,那么,畲族分散居住于东南发达的经济文化区域,而且是汉民族的核心文化区域,却一起保持着自身的文化传统,包括自身的语言,是何其的不易。我所接触的大量畲族同胞,主要是一些畲族精英,他们都操双语或多种语言(也许这种用语不准确),包括畲语、汉语中的方言以及普通话。他们在族群内使用畲语,在与当地人交流时,使用方言土语,在与其他区域的人交流时,则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基本上是中华民族当下共同使用的交流语言,这种语言上的优势,实际上也造就了畲族人对于文化多样性和交流对于文化保持和传承意义的理解,尤其是保持和传承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或文化传承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一个民族要保持自己的族群的特色和生命力,非常突出的就是需要拥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从而通过它进行民族的确认和认同。如果民族的文化边界消失,那么,独立性的民族就会被解构。而这当中,语言、饮食、衣饰(畲族的民族饮食和衣饰,最近这些年随着非遗保护也在被重新发现和确认)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尤其是语言。畲语是在历史过程形成的有着与客家话以及不同居住地人民相互交往过程中不断吸纳或融入而具有特色的语言,正如著者在“后记”中所说“畲语山哈话是以古畲语为基础,吸收客家中原古汉语成分,以及迁徙过程中与当地汉语方言交流时,容纳了部分词汇的运用”而形成的,它不仅是畲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畲汉文化交往交流的见证,它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多样性表达,正是迁徙和民族交往的活化石。因此,这种语言的保护、传承和被记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钟发品的《畲族词汇》就是这样一本,有着独特民族语言特色、丰富的语汇内容、多样的文化内涵、巨大的传承意义的著作。
       首先是民族语言特色。这一点毋庸多言。畲族是56个民族中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它在与汉民族的交往中建立的民族和谐相处之道是有目共睹的,而文化开放交往,主要是通婚等,极大地增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互动,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共同发展,并最终在这一过程中,强化自身民族的特色,也包括语言特色。因此,畲语是56个民族中非常有个性和特色的民族语言,附录中的“畲族秘语”可以在特殊语境中区分畲族和操客家话的汉人,就是这种特色直接和有力的注脚。
       其次是丰富的语汇内容。包括涉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表面上看是语汇的单体,是独立的,实际上看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文化。《畲族语汇》虽然根据编撰的需要进行分类和编排,但每一个语汇相关的丰富内容的整理和挖掘,使得我们看到畲族语汇的丰富性,这是民族创造力的象征,也是民族中历代先民智慧的结晶。
      第三,多样的文化内涵。《畲族语汇》记录的是畲族在语言传承中的丰富内容,但本质上传达的是畲族文化的多样和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是语汇涉及的面非常广,因而,从语汇中呈现的文化内容非常多样和丰富;另一方面是各种语汇背后的文化非常多样和丰富,是畲族先民在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淀的,是历史文化丰富和现实文化丰富性的结合,传达多样的文化内涵。这一点,从畲族的成语和俗语的丰富性中可以得到证明。
第四是巨大的传承意义。畲族由于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使畲族文化的传承,也包括畲语的传承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改革开放后由于区域和各民族经济一体化,使得畲族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方式无力保持,而与周边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并融入于其中,因此,从价值观到思维方式,主要是因为交流交往过程中受到强势的语言和文化影响日益增大,畲语的保持和传承受到挑战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传承的意义更加紧迫。《畲族语汇》的出版,可以使畲语和畲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传承,更有意义和价值。
       另外,隐藏于本书之中的畲族语言及文化的资料保存价值和研究价值,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我们知道,语言不仅是传承的,而且在时间面前它还是流动的,随着社会、政治、技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将一定时期的语言进行记录,对于后来者的研究和此时代语言及背后的相关文化保存,都是直接和显性的,这也是本书拥有的特殊文化意义和价值所在。
       畲族文化博大精深。20世纪80年代中期本人因为编撰畲族民族民间故事的缘故,陆续结识了一大批畲族中的精英,他们关心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发展,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极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他们又极其开放并与汉民族的同胞相处和谐,钟发品就是畲族精英中的代表之一。他本人憨厚、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工作和畲族文化的研究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不求回报。前些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时常看到他写的有关畲族文化研究的文章和著述,总是被它所感动。近日又以《畲族语汇》插图稿示我,希望我写点什么。但实际上,我真的非常惭愧,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知识积累,只能拉拉杂杂地写上一些兴许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话,以便交差。至于阅读、了解、寻找和解读书中的珠玑,只有期待各位大神认真研读著者的大作了。
      是为序。
 

    (陈华文,系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研究学者,非遗保护专家)
 

                                         前    言
 
       四百多年来,武义县畲族同胞传承着畲族语言、山歌、舞蹈、婚嫁、祭祀等民族文化,古朴深奥,富有情趣,民族特点鲜明,“畲族三月三歌会”等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影响面广。当畲族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发展无缝链接,充分显示出根植历史文化魅力与我县新农村建设文化特色,浓郁的柳城古镇畲乡风情、秀美江下广场文艺、山哈部落车门景观、锦平村蚕桑节、种子源村畲医畲药馆、黄干山村对歌赛车等等,已成为观赏畲族特色风情的旅游热地,促进了畲族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畲民居住环境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品位,增强了我县畲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我县畲族多与汉族杂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着亲密无间的民族团结友好关系,住在南部山区的畲民对外使用宣平话,住在武义话语区的则使用武义话,现在多数畲民会讲普通话,而在畲族村落内部则通用畬语。千百年来,畲民传承表述语言是使用畲语山哈话,是全国畲族95%人口使用的通用语言,畲语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提高完善,畲民谋生方式、生活习俗以及居住环境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闭塞的畲族聚居地区有许多畲民外出求学,去外地经商务工,一拨拨年轻人离开家乡创业,在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的大环境下,使不少畲族人已经汉化,几千年传承的畲族古民俗,畲族语言,畲族山歌、正慢慢地退出人们的生活圏子。
      为保存畲族语言的历史文化史料,由我县原政协委员钟发品(畲族)先生多年研究,向社会公布畬语与普通话拟似音对照的《畲语词汇》一书出版,将会给予更多的人了解畲族话,学讲畲族话和研究畲族话,满足部分畲汉通婚家庭子女不会讲畲语又想学畲语的要求,有利于方便畲汉群众交流,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畲语词汇》一书,是一件具有抢救畲族历史文化意义的工作,是为畲族人民做的一件大好事,也是为我县保护畬族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一份重大贡献。多年来,县政协非常重视我县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出版工作,以抢救、保护、弘扬的高度责任心做好这项工作,陆续将我县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农工商学、畲族史料等汇编出书,为我县丰富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留下特色教材,为武义历史文化研究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何俊有,系武义县政协主席)
 
 
                 目  录


001  /  凡   列
003  /  畲语词汇条目索引
014  /  畲语词汇
081  /  畲语声母
083  /  畲语韵母
087  /  畲语声调
088  /  畲语语法
091  /  畲语词汇分类
101  /  畲族成语
105  /  畲族俗语
108  /  畲族秘语
111  /  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113  /  畲族民歌《成双歌》(节选)
115  /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