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图书分类 > 文史类 >

历史透视下的近现代中国

\


序 言


         拥有近四千年文献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近代以前,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自行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的独立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孤立于其他一些重大的文明之外。然而,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来临,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出现了。在公元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探险家和使节开始经新航路抵达中国的华南地区,商人和传教士也接踵而至。此后不久,俄罗斯人也在17世纪中叶跨越西伯利亚到达东北边境,他们打开了中国悠久的孤立局面,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直接接触。这种交往虽然在一开始时并不显著,而且步履维艰,但在19世纪却发展成为一股引发中国与西方之间直接碰撞的力量。此外,从中国内部发展的角度来看,欧洲人的到来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因他们与满族的崛起和满族王朝的建立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这些重大的内外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随后的历史具有与以往时期迥然相异的特征。

        那么,“近代中国”到底发轫于何时,“现代中国”肇始于何时呢?此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代”这个词,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指称某一确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由于历史观点的不同,使用上各国史学界很不统一;近、现代是两个前后衔接的历史时期,其中“近代”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是已经结束了的历史时期。

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1.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已故历史学家范文澜、胡华、胡绳等为代表,其理由如下。

      (1)理论依据是,划分历史时期,应该以这个时期主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为前提,要看矛盾的主导方面。1840年以前,中国虽然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小农经济仍像汪洋大海,封建王朝仍然能够维持统治。特别是1644年清王朝的建立,又使封建专制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它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使当时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1840年以前,始终处在非常微弱的状况,根本没有对清王朝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到了1840年之后,随着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封建清王朝的统治躯壳虽然没有顷刻解体,但是社会性质已经逐渐发生变化,使中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状况异常复杂起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后,中国已经是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不自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伴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而产生和发展,并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这些还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但是已比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前进了一步。直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赋予民主主义革命以新的内容,使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认为1840-1919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中国近代。

      (2)当时的时代环境:不顾实际地去照搬苏联模式。苏联的近代史与现代史即从1917年十月革命为界线,中国以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为近现代史的界限也就显得时髦,可以与苏联历史同步。

         2.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刘大年最早提出,也是当今史学界最认同的观点,理由如下。

      (1)理论依据是,划分一个历史时期,应该以整个人类社会在某一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为前提。1959年陈旭麓先生提出:“如果说以社会的质变作为近代和现代史的分界线是正确的话,那么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就不应该是五四运动,而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五个社会形态。我们如今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现代去谈过去的近代,就应该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之前的那个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来决定,而那个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无疑是从1840年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其间的五四运动只是一个转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在未取得政权以前,中国社会性质并未改变,所以,历史断限不应该断在1919年,应该断在1949年。

      (2)当时占主流的学者认为,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短促,如果以1949年为近代史下限,那么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年时间也就谈不上什么现代史和当代史了。

       三、关于中国现代史的期限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起点,据上分析,无外乎两种认识。第一,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20世纪90年代前的观点);第二,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今的主流观点)。理由就不在此累赘叙述了。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湖南科技大学 李惠康 王赣华

                                                                                                                               2023年1月8日


                      目 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演变
一、鸦片战争前经世思潮的复兴
二、鸦片战争的冲击与经世思潮的历史演进
三、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演变的历史评析

第二章 辛酉政变到甲申易枢期间的清朝政局
一、辛酉政变前后之晚清中枢政局
二、甲申易枢前后之晚清中枢政局
三、汉族官僚的崛起、中央集权的削弱
四、削弱曾国藩集团

第三章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清朝三大改革之比较
一、三大改革的背景比较
二、三大改革的内容比较
三、三大改革的失败原因及教训比较
四、三次重要改革对当今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九月来信》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红四军内的分歧与争论
二、《九月来信》的由来
三、《九月来信》的内容
四、《九月来信》的意义

第五章 中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1927年以前的蒋宋孔陈
二、中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途径
三、中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阻碍作用
四、醒示:警惕现代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六章 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开辟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第七章 日军进攻中国第二条战线战略与中国远征军
一、关于“第二条战线”的诠释
二、日军进攻中国第二条战线战略的形成
三、日军进攻中国第二条战线战略的破产及影响
四、中国远征军与日本进攻中国第二条战线战略

第八章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与贡献
一、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内涵
二、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形成的条件
三、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形成过程
四、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形成的特点
五、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贡献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湘女进疆与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一、湘女进疆的原因
二、湘女进疆与新疆的稳定
三、进疆湘女与新疆的发展

第十章 “三线建设”(1964-1980)与“三线精神”
一、“三线建设”的缘起
二、“三线建设”的演进过程
三、“三线建设”与中国工业化进程
四、“三线建设”的伟大成就与“三线精神”的时代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