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图书分类 > 文史类 >

湘籍近现代人物研究

\


目  录


引 言…………………………………………………………… 00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1811.11-1872.03)… ………… 003
“中国首位驻外公使”:郭嵩焘(1818.04-1891.07)… …………… 038
“民国奇人、左右逢源”:杨度(1875.01-1932.09)… …………… 067
“休休有容、庸庸有度”:谭延闿(1880.01-1930.09)… ………… 094
“名满天下的政论家”:章士钊(1881.03-1973.07)… …………… 116
“中国理论界的鲁迅”:李达(1890.10-1966.08)………………… 144
“清廉一生的和平将军”:陶峙岳(1892.09-1988.12)… ………… 179
“大革命时期的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1895.09-1928.05)… … 201
“蒋介石永不录用的军长”:李明灏(1897.09-1980.08)… ……… 237
“党和人民的骆驼”:任弼时(1904.04-1950.10)………………… 262
参考文献………………………………………………………… 292


引 言
 

       走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走进历史人物是为了更好地鉴勉自励。

       不管是哪类人才人物,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之中,对他们的评价必须考虑当时环境和时势的变迁。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总原则: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具体原则有:第一,评析历史人物,首先必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评析历史人物,必须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第三,评析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观点。第四,评析历史人物,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

       评价或评判各种近代历史人物,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本问题就是对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一点,不会因研究者对其研究对象某些特点的偏爱发生改变。这一规律与中国近代 110 年的历史特征、时代要求相结合,可以细化为三个具体标准,即:对待外来侵略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活动的态度,对待世界先进事物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态度。这三个具体标准,是我们对近代历史人物进行臧否的试金石,其指导意义具有普遍性。我们若把曾国藩、杨度、李达、向警予、陶峙岳、李明灏、任弼时……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放到这三个具体标准面前加以衡量,其结论豁然在目。

       改革开放以来,对历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学术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愈见客观与宽容。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良莠杂芜的庞大体系,我们在涉及继承时还不能放下批判的武器。因此,无论对曾国藩、郭嵩焘、谭延闿等,还是对传统文化,我们都只能审慎地采取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精华与糟粕,要做到分清主次、有取有舍。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精华和糟粕之间盘根错节、相互缠绕、难拆彼此;再加上评论者的角度不同、评价的标准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很难趋同。这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我们对类似杨度、章士钊这种复杂人物的识辨,将还要经历长期的且不断反复的认识过程。那些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且积极促进中国发展、人民幸福和谐的人物,才值得我们大力肯定和倡导,如:李达、向警予、任弼时、陶峙岳、李明灏等。

        总之,历史现象是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有机组合体。脱离社会特征和时代要求,面对复杂的历史事件、人物加以片面肯定或否定的作法,都是不客观的,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对他们不加分析地盲目颂扬或者弃之如弊帚的做法,都不可取。
 

李惠康
二〇二一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