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图书分类 > 综合类 >

中国钢琴史

\

                                                               自    序
 

 
      近几年来,我一直沉醉于钢琴的研究。原因是我收藏了一架意大利皇后的御用琴。这架钢琴的意外发现,使我对钢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先是研究意大利,紧接着研究德国,尔后,目标又转向国内。原本打算去意大利、德国考察,研究世界钢琴史,从世界钢琴史到中国钢琴史,现在我把它倒过来,先由国内做起,由中国钢琴史到世界钢琴史。
      钢琴史的研究与钢琴收藏相结合。我之所以研究钢琴史,就是由于意大利皇后御用琴的发现,由于这架琴的发现,使我产生了写世界钢琴史的冲动。这也使我想起,1926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代田野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李济先生踏入夏县西阴村遗址,主持了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考古发掘工作。“有趣地发现了一个半割的丝似的半个茧壳。”这短暂的一刻成为历史的永恒,震撼世界。二百多年前的“意大利皇后御用琴”怎么到中国来?这就值得研究,这许多历史之谜不是有待于我们去解吗?收藏是“物据”,写史是“理论升华”,就是追索历史,两者互动,是一个学习探索过程,其乐无穷。
      我国生产钢琴的历史比较短,据说解放前也有生产,但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解放后,我国先后组建了星海、珠江等国有大企业,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钢琴生产。历史也不过五六十年。
      这五六十年,从企业的角度看,经历了从公私合营,到国有,再到股份公司的发展历程,它折射出了生产关系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中小钢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浙江德清就是个典型。德清自1984年从上海聘技术人员开始,发展到目前具有钢琴生产及配件生产企业几十家,真可谓波澜壮阔,盛况空前。
钢琴是西洋乐器,传到我国比较晚,论制造,我们的工艺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世界市场正在变化,钢琴制造中心正在转移,从意大利开始,至德国,至美国,至日韩,至中国。据有关研究者统计,2010年,世界钢琴总产量为45万架,美国占7000架,亚洲总计为42.7万架,占世界总产量的94%,其中中国占73.33%。
      有广阔的市场需要,就必然有广阔的市场生产。近几年,众多国外知名钢琴企业依托其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及品牌知名度,纷纷在我国设立生产基地。部分企业通过委托我国本土钢琴企业进行组装生产,如德国贝希斯坦、美国施坦威乐器和日本卡瓦依等,还有部分企业通过设立独资、合资企业方式在我国生产钢琴,其中以杭州雅马哈乐器有限公司(日本)、天津英昌乐器有限公司(韩国)等为代表。目前,世界主要的钢琴生产商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随着外资及民营资本进入钢琴制造行业,我国钢琴企业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只有东北营口、北京、上海、广州4家国有企业发展到目前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几十家企业。
      其中能够稳定生产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3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9省市。2010年,广东、浙江、北京、上海4省市钢琴产量占国内钢琴总产量近80%。随着国内钢琴行业的竞争发展,行业集中度呈逐步扩大趋势。2010年,国内年产1万架钢琴以上的企业7家,合计产量26.74万架,约占当年国内钢琴总产量74.6%。在与国外合作的过程中,我国的钢琴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本书主要围绕星海、珠江及德清搜集材料,星海、珠江在我国传统企业中有代表性,而 德清的钢琴制造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他们的变迁,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钢琴制造这样一个点上反映出整个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代表着几个不同的经济阶段。围绕星海、珠江及德清的钢琴制造企业,每个记写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们,从这些零碎材料的研读中,我们就会逐渐地有所体悟,读得多了,就会形成一个总体概念,从而了解中国钢琴制造的来龙去脉。
      中国的钢琴市场最广阔,中国钢琴生产的数量最大,中国钢琴生产的企业最多,中国的钢琴生产也是最值得撰写的。本书的大体结构为:一、钢琴概说;二、历史记忆;三、星海靓影;四、珠江风采;五、德清芬芳;六、百花竞艳;七、造琴花絮;八、余音绕梁。
       本书有九大特点:一是第一个提出了我国钢琴制造的起点时间;二是第一个划分了钢琴制造的两个阶段;三是第一个提出我国制造的世界最大三角琴是两架;四是第一个提出我国钢琴制造精神;五是第一个提出钢琴制造要结合生产关系的变动去研究;六是第一个提出钢琴收藏结合钢琴史的研究;七是第一个提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研究钢琴制造;八是第一个提出《中国钢琴史》从纸质文本向多媒体文本转化的可能;九是第一个在学术著作的创作中使用了“具象概括”的手法。本书为钢琴制造行业,钢琴制造业的宏观管理部门,钢琴教学院校,钢琴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钢琴史研究的学术开拓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从总体上看,是创新的原创著作,写个“著”,名符其实。不仅如此,有了文字文本,还要再创造网络文本,还可由单媒体向多媒体转化.这本身就潜伏着探索创造的事。
       这是一个弹性结构,是一个发展的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历史书写无定式。钱钟书先生曾说过,自古文人学者,若想有成,走好两步路,第一步,要有东西;第二步,要有自己的东西,不然,可就辜负了大好头颅。 第一步到第二步是递进的。偌大的地球,芸芸众生,人海茫茫,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一个人,能有一点点贡献就很了不起了。 还是混吃混喝者众,有贡献者少。 全知全能是没有的, 每个个体只是从他那个角度出发,有那么一点点创造,也是需要呕心沥血的。 再博学伟大的人,放在芸芸众生的海洋里也是一点点,微不足道。就是为了这“一点点”学术兴趣,学人却甘愿搭上自己一生。
       谢冕先生说,人的一生很短暂,他很难把一切都弄清楚。作为生命曾经存在的证实,最有意义的工作似乎仅仅在于我曾经如此地思考过。  
       这种思考有时仅仅属于个人,它不以真理代言的面目出现,甚至是非常个人化的而并不是符合全面、准确的那些公认的治学原则的。但它却以独特性、甚至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而保留在后人的记忆中。我正是出于这种认识,总是十分看重这种“自以为是”的著作和论述。在我平生的阅读记忆中,有两本书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这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我不仅珍藏此二书,而且不止一次地将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阅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他用某一年写整部明史,用一个皇帝、一个宰辅、一名战将、一名文人来写“大明帝国”的“定数”,单从角度的新颖,体例的独特,以及论述的精赅而言,这本薄薄的书,对学人的启发却是丰博而深远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著述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对于钢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不少专家与学者多有论述, 而对于中国钢琴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却鲜有记载,因此,我们为中国钢琴制造史所丢掉的文化记忆感到深深的惋惜。
       本书企图寻找中国钢琴制造的“文化记忆”!浩如烟海的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发生着消失着, 有记载的就存下来,没记载的也就消失了。能怪谁呢?!古语曰:“纸墨之寿,永于金石。”让我们把那些能记的东西赶紧记下来吧! 

 
                                                                   柳若影    宁宁    宁奕然
 
 
 
 
 
 
 
目    录
 
一、钢琴概说         001
世界上第一台钢琴的诞生     002
十二平均律与钢琴         003
钢琴的演变发展     004
古钢琴     006
现代钢琴         010
 
二、历史记忆         015
鸦片战争与钢琴的传入         016
寻找中国最早的钢琴制造世家     021
宁波的钢琴制作世家     023
上海谋得利乐器商行     025
国产钢琴的诞生     032
 
三、星海靓影         035
“星海”与延安“鲁艺”     036
新中国第一台钢琴         039
全世界最大的钢琴——15英尺超大型钢琴诞生记    039
星海商标创始人关肇元         042
星海奏响世纪新篇章     043
《人物周刊》专访星海钢琴董事长赵惠臣         048
星海六十年:纪念北京星海钢琴集团公司建厂60周年   054
北京又一项目落地沧州
       星海钢琴肃宁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065
 
四、珠江风采         069
广州钢琴厂今昔     070
珠江钢琴集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广州钢琴厂       074
“钢琴神话”在“珠江”     077
要造世界最好钢琴         087
珠江钢琴:从本土制造转向全球运营         090
珠江钢琴奏响“国际曲”     098
珠江钢琴: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102
国企改革发展风云录     105
珠江钢琴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     108
以品格铸造品牌珠江钢琴年产量世界第二         111
走进WTO的珠江钢琴   114
珠江钢琴集团:独特的国际化路径     119
 
五、德清芬芳         125
德清生产钢琴源于德华集团总部所在地洛舍镇         126
洛舍“钢琴之乡”的来历     128
德清打造钢琴制造基地国内外知名品牌纷纷加盟     132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德清“钢琴之乡”         134
杰士德钢琴有限公司介绍     137
74家钢琴企业有了电子商务平台        139
浙江德清县质监局积极开展质量帮扶
        提升钢琴行业发展水平         140
从“农民造钢琴”到“艺术家造钢琴”     142
德清洛舍,钢琴上“弹出”文化产业         143
浙江德清县钢琴业调查报告         145
 
六、百花竞艳         155
国产钢琴的差距     163
中国钢琴行业市场运行态势         164
营口东北钢琴(集团)公司         168
上海钢琴有限公司         171
龙凤钢琴奏响钢琴制造业新曲     173
中国名牌钢琴有五大钢琴厂         175
南京舒曼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177
“舒曼”“摩德利”牌钢琴  178
北京中加海资曼钢琴有限公司     179
天津英昌乐器有限公司         180
福州和声钢琴有限公司         181
上海中雅钢琴有限公司         184
上海斯坦尼钢琴有限公司     184
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         185
浙江华谱钢琴有限公司         187
德国欧米勒钢琴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
        中德生态园举行隆重奠基仪式     187
北京珠江钢琴制造有限公司         188
 
七、造琴花絮         191
15尺超大三角琴中国造了两个,而不是一个    192
15英尺超大三角钢琴的领军人物        193
一流的钢琴能否出自中国     200
巧仿是质量提高的基础         204
钢琴制造奇人——张钢宁     206
制琴狂人张钢宁十五年坚守:做最好的手工钢琴     214
他,手工打造世界顶级钢琴——中国匠人精神         216
石头钢琴制造者谷扬丰         220
陈海伦:用20年把中国钢琴卖到维也纳金色大厅   225
中国第一个钢琴城         229
 
八、余音绕梁         235
钢琴与中西文化交流     236
由钢琴的考证说“家族企业”     238
人类的创意和思考——自动钢琴         241
由意大利皇后御用琴想到意大利文化         243
西安钢琴文化博物馆的鼓呼者     245
宁生录:一个花甲老人的“钢琴狂想曲”         254
业余“专家”——宁生录     256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260
做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         261
中国“钢琴制造精神”         265
工匠精神         273
我们的身边有工匠精神吗     275
英昌钢琴董事长朴钟润:用匠人精神铸造钢琴品牌         276
退休女教师与西安钢琴博物馆的故事         282
西安钢琴文化博物馆走来了清华的学生     286
马克西姆与西安钢琴文化博物馆的缘         287
西安百纳琴行钢琴“出使”咸阳         289
收藏随想         290
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        290
私人博物馆须考虑个性定位        297
收藏是抑制人性贪婪的过程         299
博物馆不妨多点“俗”气     302
钢琴文化博物馆要有开放意识和科技内涵         303
身居陋室观五千年岁月    坐拥书城览八万里风云         307
读《上海的私人博物馆》有感     308
钢琴的内涵和外形         309
“捡漏”缘     309
天主教堂——“南堂”         311
西安钢琴文化博物馆     311
中国民办博物馆涌现 私人收藏走向大众观赏  312
我的小小的心愿     314
意大利皇后御用琴与西安五星街教堂         315
意大利皇后御用琴在西安钢琴文化博物馆         317
收藏随笔         318
收藏中的“个别”和“一般”     319
资料革命正在发生         321
追求小格局,我自己的一点小事——“一馆一库”        324
我的钢琴收藏         324
当代博物馆比的不是馆藏的数量,是利用馆藏的质量   330
钢琴博物馆走向大众     335
从我国钢琴的消费制造看40年   337
 
附录:我收藏的钢琴     343
后    记         355
修订本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