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图书分类 > 社科类 >

科学需求论

\


                        导 读
 
  成也需求,败也需求。需求要有度,欲望要控制。倡导科学需求,满足良性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旋律,也是未来之要义。
  人类社会纷繁复杂,曲折前行,皆源于人性使然,需求复杂。当今世界进入高科技快速发展时代,人们如何驾驭好高速飞奔的列车?并从中满足人类自身真实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中国方案,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此,本书试图从人的需求的角度,进行一些哲学与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求索。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科学需求理念的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道路;“中国方案”是其伟大的实践。
  先解题吧:本文所谓“科学需求”说的是人的需求的科学性问题。需求主导发展,发展促进需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需求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人类社会主要是通过发展来实现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闭合达成,并螺旋式前进。需求是动力源,发展是实现和满足新需求的途径和保障。科学发展,根子在科学需求。如,在水污染治理中发现“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如果发展不科学,问题在发展,根源在需求。水污染问题,根子在需求;人的健康问题,根子也在需求。还有,人们常说需求与供给问题,没有需求的供给是无效的供给等,不胜枚举。
 人们时常在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我究竟要什么?他究竟要干什么等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问自己或他人的需求及其行为对吗。是啊,你的需求对吗?人的需求究竟有哪些?所有的需求都要满足吗?能够满足吗?怎么满足?一系列问题来了!人的需求有物质的、精神的,以及性的需求,有好的、适当的、合理的、理性的需求,也有不好的、不道德、不理性的,甚至是兽性的、反人类的。正如罗素所言:“自从人类能够自由思考以来,他们的行动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有赖于他们对于世界与人生的各种理论,关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理论。”
  需求问题太复杂了,往往不好区分好与坏。然而,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无时无刻不在自主、不自主的选择着自己的需求及其行为,这是根本无法回避的事情。从动机理论来说,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心理学研究的人的动机,体现在本文就是人的需求。因此,人们的需求及其行为,包括追求满足需求与提供满足需求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等,必然存在着科学性问题,这必然是个历史的、辩证的、能动性实践问题。人类社会必须研究人自身的需求问题,并十分重视需求的科学性问题。本文就人们需求的科学性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考虑到,现今语境下,“科学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社会,其“科学”一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如:科学施政、科学养生、科学管理、科学育儿等,所以我们把理性的、合理的、适宜的、良性的、积极健康的需求简称为“科学需求”,使其理论具有大众化基础。本书研究科学需求的目的,就是探索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的需求及其行为的科学化,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增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各尽所能、科学需求、科学发展,国强民福的幸福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践行中国方案,使之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与努力的目标,乃至于信仰,所进行的本源性理论探求。
  第一篇撰写人的需求。认为人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生性动力。
  人的需求是人们行为源动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人的需求有哪些?人究竟需要什么?为什么活着?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不同于大自然中的其他动物?等问题就此展开。为此,介绍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克思需求理论、赫勒的需求理论等。并就人的本质等十分重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广为人知。而在此前,人们主要是从心理学人的动机研究人的需要的。马斯洛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中,把人的动机从人的需求角度研究。使得将过于复杂的纯粹心理精神活动、很缥缈的人的动机,用实实在在的人的需求体现和表述出来,加以研究,能够更好研究人的需求行为规律,以利于促进人的发展进步。
  马斯洛把人类无比丰富、繁杂的需求,总结归纳为人类社会中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终极性的“五大需求层次”。这是根本性的科学归纳,我们所有的需求,几乎都可以归类到这五大需求层次。五大需求层次为:
  1.生理需求的本性
  2.安全需求
  3.归属和爱的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五大需求层次,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即较低层次的需求有本能的优先性、基础性。也有学者认为,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存在自我超越需求的第六个层次等。当然,对于人的五大需求的归类或增减类别,都对需求的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是有益的。
  马斯洛指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到达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总是在希望着什么。”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需求概念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需求范畴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之一,也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础范畴,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论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视角。马克思通过研究需求的异化发展,分析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逻辑对人的控制和利用。”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需要的‘三级阶梯’理论”。这一理论从需要的社会体系和历史序列相统一的角度,把人需要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人的生存或生理需要。二是人的谋生或占有需要。三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时的人才是真正的内在富有的人,“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关于人的需求体系理论学说中,很多学者们认同“最富代表性的,当属马克思的需求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探讨研究人的需求,必然要探讨人的本质与存在价值。
 首先,一个不得不回答的千年老问题,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新的研究结果是:人本质上是价值追求的存在。或者说,人的本质是价值增值。理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正如康德研究认为,理性的全部兴趣,无论是思辨的,还是实践的,都集中体现在四个问题上,一是我能做什么?二是我应该做什么?三是我可以希望什么?四是人究竟是什么?值得说明的是,这第四个问题是康德在研究前三个问题时,发现并提出的。
 其二,“自由与和谐”是一对人类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永恒价值。自由是本体的存在性反应,和谐是每个本体的存在性与客体之间的有机融合。而且客体自身也是有机融合的,因为,这个客体自身也是存在的本体,本体自身不能“有机融合”就不能继续存在,可能在“死亡”,就可能转化成为另一个客体,在这种情况下,自由的价值在于将这濒临“死亡”的原客体转化为新的客体。
 因此,自由与和谐的价值,是相互依存的,是相对的。通常情况下,自由通过和谐呈现价值,以它最活跃的本体的存在性与客体的有机融合中体现价值。特殊的情况下,以更加活跃的能量将不和谐的客体转化为和谐的客体。自然界的一切意义就在于本体与客体的关系。自由是人存在的本性,和谐是人与存在对象的融合性。
没有自由就没有人的发展进步;没有和谐,就没有人的社会的发展进步。自由与和谐是相对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发展过程中,提升“自由与和谐”的价值,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公平、公正、平等、民主等,都是实现“自由与和谐”共存中的必要的条件。
 西方自由观和东方自由观,隔空争论了百年之久。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存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进步催生新的现代自由观。
现代自由观,是人的“自由价值增值观”,是人们能够自由的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人身的自由。如人们愿意到国际化大都市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愿意在贫困的农村“享受”人身的自由。这个“自由价值增值观”,包含了人们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上层建筑的进步。
 然而,理性比随性难。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全社会的努力。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你所在的时代与环境直接影响你的价值。尽早树立并坚定科学需求的理念,必将惠及一生。
 价值判断是赋予人类,赋予社会,赋予每个人的难题和必答题,并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
 正如,人们歌颂的价值:
 如果你爱她,就给她自由!
 如果你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去创造价值!
 你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点燃自己,照亮她人,照亮世界!
……
 说的好!对于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每一项需求及其行为的选择,又是何等的为难啊!因此,只有树立具有积极、健康、开放的科学需求理念,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在随后的第二章中,我们讨论了人的需求的本质与性质问题,认为需求是人的属性的反应。人的本质是价值增值。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还具有社会属性,和十分特殊的精神属性。人的所有需求都是这三种属性反映出来的。有自然的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睡等需求;有社会属性的需求,如交往、劳动、情感、道德、法律、政治、文化需求等;精神需求,如,自尊、情感、文化、价值追求等。人性是属性的辩证统一,需求是人性的体现。
  本文讨论的问题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成果就是人的本质问题。结论是,人的本质是价值增值!
  “人的本质是价值增值。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人自有了生命,所有的行为与活动就是为了活着,并且努力活得更好。这一切都是生命价值的增值的过程。如果,仅仅为了活着,而没有活的更好的这样一种人的能动性实践,人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增值性,决定了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因为,人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价值。人类所创造的现今这样伟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世界,足以证明这一点。人类通过近万年的能动性实践,发现并开发大自然无穷无尽的价值。在其实践中,提升了人类自身价值,并创建发展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由此,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过程就是价值的提升过程,如我们:
 “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了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价值巨大无比。
  “热爱生命,就是热爱大自然。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要珍惜、爱护。
  “关爱他人,就像关爱自己,这是相互的,我们都是人类自己。
  “发现和开发大自然的价值,为人类服务,建设高价值的社会,进一步发现和开发大      “人是精神生命体,发现和开发人的精神境界。
  “丰富情感,提升情感价值,健全大脑机能。
  “热爱艺术,开发思维维度。
  “这一切都在增加我们生命的价值。”
  这一人的本质,体现了人的属性,区别于一切事物。人的价值增值的本质,体现了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是积极的良性的价值;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良性互动互进;体现了人类需求的所有特性与特征,体现“自由和谐”最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的需求的发展性,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景无限光明。
  “人生在价值追求的实践中获得精神享受。人生使命就是提高需求层次中提高人生价值。”
 人的本质即人的价值增值与精神获得确定了人与其他存在的区别。猴子有很低级的在其猴群中提升价值的需求基因,和十分低级的精神需求基因,其需求发展进步的基因极其微弱。所有动物也然。然而,人的这两方面的需求发展进步的基因十分强大,这就是人的本质性的生理基因所在。因此,猴群社会不能与人类社会发展相比拟。
  人是存在与精神的统一体。生命体本身就是存在,精神是附着于生命体之中的。正如哲人哈·罗伯茨说:人体是神圣的精神庙宇,是人的精神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唯一途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上,有了人才有了精神,人是自然界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使得宇宙万物的价值得以体现。万物生长靠太阳,精神的光芒照万物。
 宇宙万物的价值通过人得以体现,在此过程中,也就是人类通过对宇宙万物价值的发现和利用,创造的伟大的人类社会文明,并永无止境地发展着。这就是宇宙赋予人类的伟大使命。宇宙万物价值的发现和利用,必然包括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识。精神本质上是人自然属性的进化与延伸,是人社会属性的升华,是人特有的属性,使得自然界万物之间有了联系与发展,体现出人的价值的增值和万物的价值所在。人类精神的实质是能动的实践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使得人类发现了万物的价值,在利用其价值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类自己,建立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过程就是人类追求自身价值增值的过程,这个人类价值增值的过程,就是人类在发现和利用万物价值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价值的过程。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利益本质是利他性的,即‘利他律’。”我们知道,人的自然属性中的利益本质是自利的,即所谓自利原则。自然动物的需求行为直接是自利的,一切行为都是本能的直接有利于自己的。如,豺狼虎豹看到猎物,直接猎食之,看到比自己强悍的来猎食自己,立马撒丫子奔命。这是一切动物生命体的本能。每个人,都是个体的存在,社会是由每个个体存在的人组成的。没有自利,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个体人的存在,也就没有了社会。但是,在正常良性发展的社会中,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利益本质是利他性的,即“利他律”,或利他原则。作为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是依存与社会的,其需求的直接行为价值应该是利他的,不能利他的行为就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尤其是涉及他人的行为。更尤其在市场经济中,你的行为不能为他人带来利益,不能满足他人需求,那么,你的需求就不可能被满足。原理是:每个人都有需求,每个人都不能给予他人需求的满足,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不能存在。然而,人具有合作精神和能动的实践精神,合作就是相互借力,在他利中得利,是在设法满足对方的需求的前提下,获得自己的利益。在市场上,这就是互利互惠。互利互惠是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则与基础,竞争是市场发展的本质。如,你工作获得工资;你研究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利益;你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巧取豪夺、欺骗贪污都不是正当的社会人的本质。
   社会是因互助而存在的,合作是社会的基础。社会人在利他的能动实践中,满足作为自然人自利的需求。这就是所谓“利他律”。这是人属性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互利互惠。自利是自然本能,利他是社会本能。自利是本源性动力,利他是自觉性动力。社会人在自觉的利他的社会实践中,实现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自然属性在社会属性中得以实现。这才是完整的、健康的人性。
  佛家认为的“自利利他”:自利是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是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家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利利他“的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第三章,探讨了“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认为需求力是个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
  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的需求是个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需求产生时,经过人的思维判断,将反映需求的行为,作用于需求对象,以实现需求的满足。这个需求满足的程度,就是人的思维力和行为力作用下的结果。这个需求的结果是需求的反映和表现,是显现的、可以看到的,有大小、有方向。没发生行为的需求是潜在的、看不到的,一旦发生了行为,这个需求就发生了。需求的行为发生后,满足需求的程度也就有了,其大小受思维力和行为力支配。
人类通过满足需求的能动性实践,这也可以说是这种需求力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而,文化又是需求的主导力量。人们的需求记录并反映在文化中,文化是人类活动的记录与传承,涵括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既有、传承、创造、发展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总和。以地域、人群、生产生活内容,自然形成文化类别。
 “文化”一词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出自《易经》,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谓文,就是指一切现象或形相。天文就是指自然现象,也就是由阴阳、刚柔、正负、雌雄等两端力量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多彩多姿的自然世界。所谓人文,就是指自然现象经过人的认识与实践的“人文化成”的活动称为“文化”。
 人文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认识的层次,第二个是实践运用的层次。也就是人们从需到求、到满足的过程。
 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
  文化既是需求的历史,又是现在、未来需求的载体。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需求。可见,文化的力量。这里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伟大。
需求满足的途径(与平台):
 通常,人的需求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渠道获得满足:市场、政府、社会、单位、家庭,以及大自然。显然,每个渠道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关联的。而人分分秒秒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可以完全不依赖人类而独立存在。当然,还有一个根本的途径,就是自己。人们通过“利他性”的贡献,才有可能获得满足。这应该是获得满足的前提条件。
我们就马斯洛需求层次简要分析一下,满足需求的渠道:我们对于消费性物质(以生理性需求为主)的需求的满足大部分是通过市场获得的。对于公共服务性的需求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对于人文精神类与安全的需求,包括归属和爱的需求、尊敬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及安全的需求等,大多是通过社会、单位、家庭获得满足。也即,除了以生理性需求为主的消费性东西的需求主要从市场获得满足之外,其他四个到五个层次的需求,基本上是从社会、家庭、单位和政府获得满足。此外,还有性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需求,不过,只能通过夫妻满足了,如果不能满足,很遗憾,就可能引生出许多问题。
 由此看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由此也证明,社会发展不能只注重物质,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发展。
 商品属性的东西基本上来源于市场。上述许多需求中,以物质为保障的消费品,基本需要从市场获得。很多渠道也许是交叉的,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满足的东西,只要是商品属性的,如:从家庭获得的孩子的衣食等消费品,在单位使用的办公用品、福利,政府提供的公共安全设施等,都要通过市场获得。
 不同需求对象对于需求渠道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在中国,如农民工,对于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他们找工作要通过市场,工资又低,全家又依赖他,大多数需求都要通过市场,而且是低层次的需求,消费能力弱。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相对稳定,工资与福利较好,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高,对市场不敏感。不同年龄段对于满足需求的依赖程度也有较大区别,如,孩子主要依赖家庭,老年人主要依赖家庭和政府,中年人主要是在市场中打拼。
 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社会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我们还探索了不断满足人类需求,创新产品的方式方法的密钥。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围绕人的根本需求的方向前进的,这个根本需求反映的是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价值的增值。发展和提高人的自由度(包括舒适度),就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方向与标志。为此,人们就发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提高人的自由(包括舒适度等)。
  而产品创新的密码就是,问题导向,即需求导向。
  一是提升和延伸人的肢体(手臂、腿脚)、感官(眼睛、耳、鼻、口、身体)的功能与行为能力。主要是围绕四维时空,延伸、扩大、提升人的各部分功能,甚至替代人的部分劳动功能。通过速度与空间上的优势,体现生命的效率价值。二是提高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以及享受等需求。例如:
 提升人的手臂的功能能力,如铁锨、刀具、枪支,车床等加工机器;
 提升人的腿脚功能能力,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提升和延伸人眼睛功能和视觉能力的,如望远镜、电视……
 提升人的劳动工作能力,提升效率,甚至替代部分劳动工作能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如,自动化、智能化、生物工程、脑神经科学技术等。
  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和提高人的自由度(包括舒适度),就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分享是人的价值的反映,是人的较高层级的需求。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要素。为此,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十分伟大,其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简要地说,所有创新产品不外乎,一是提升人的生理需求,二是提升人的价值需求。
  人们往往会发问,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下去,人们不都失业了,干什么呀?这是人们过分担心了。新需求带来新发展,新发展带来新需求。实际上,人类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提升人们需求层次和价值的过程。如,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可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想象: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完善,使得人们没有必要操心路途的驾驶辛苦与安全问题了,乘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似乎就是自由移动的房子,可以随时到世界各地移动中生活,开房车旅游成为常态;还可以,在开车的路途办公、休息、娱乐……放心吧,过不了十多年,企业家会把你担心的相关舒适性问题、安全问题等,都会给你解决好,直到你满意。由此,带来住房问题的革命,城市布局与服务的革命。
  科学技术几何级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物理、基因技术、脑机接口等高科技,将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革命,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高层级的需求替代低层级的需求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大自然有无尽的神秘价值等待人类的发现,就如,宇宙中,普通物质约占4%,人类看不见的暗物质约占23%,暗能量约占73%,需要人类发现和创新的空间无比巨大。人们常规性的劳动,大多都会被智能自动化技术成果逐步、逐级替代,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人们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的用于具有更高价值的需求上,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使用,创新需求成为常态。精神需求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因此,“创新”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促进转型最为关键的动力与要素。成为“五大”发展理念排第一位的理念是必然的。
 第二篇探讨人的需求的科学性,简称“科学需求”。
 1.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需求是人属性的反映,需求是人行为的源动力,需求决定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会主导需求,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人性的复杂,反映人性的需求必然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努力,就是科学进化人性,减少兽性。就是需要有更多健康、良性、科学的需求,减少和摈弃不科学的、异化的需求。
 2.科学需求的本质特性是理性。简单地说,是“人”就要努力智慧理性的生活,反之你还不能称之为“人”。这个大写的“人”,无论从生物学还是社会哲学的界定,都是这样。然而,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往往使人的智慧与理性失灵,或失去价值判断。为此,努力智慧理性的实践就是人的特质之一。“理论上,如果,全社会每个需求主体的需求能够合理、理性、适宜、积极、健康、良性,努力克服人类自身局限性,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各尽所能,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幸福社会。因此,我们就应该努力追求这样的社会,努力实践这样的社会。”“政府掌握着巨大资源,政府对于社会需求和人们的需求具有主导与引领作用,政府需求的科学性关系重大。”
 “当然,现实中,完全的理性是不可能的,不理性的需求及其行为是理性反镜像,没有不理性就没有理性。正所谓:人性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徘徊往复,灵魂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挣扎。”
  “问题就在于:一是人并不是总能保持理性的,而是不时地会陷入非理性状态,甚至是兽性状态。二是社会往往任其不理性发展下去。人类是不是应该为此做点什么?答案是肯定的,人类一直在为社会的理性进步而努力。现代社会——全球化的时代,应该、或许是必须进入科学需求社会的时代。”
 3.科学需求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科学需求的第一特征,就是需求主体(每个人、每个社会团体与组织等)努力做正确的事情,少犯错误。这就是科学需求的最明确的、最明显的特征。否则,就是背离了科学需求。”举个日常的例子,一个人经常“喝大酒”,不醉不休,这样的需求就是不正确、不健康的,或不科学需求。再如,做事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做人“两面派”、唯利是图等。这些错误的需求及其行为,不是人的本质需求,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同时,不利于事业,不利于社会。对这些不健康的需求,健康的人是不屑的、是要唾弃的,在健康的社会更是如此。
  4.科学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性力量。“科学需求是积极的、进步的、正义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性力量。树立科学需求思想,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必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人类社会重大文明成果所指向的规律是科学需求。
  5.科学需求社会的目标是:“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自由,公正,和谐;各尽所能,科学需求,科学发展;共享人类发展成果,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幸福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这个伟大目标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这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性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需求。
 为实现上述科学需求社会的伟大目标,要在全社会树立并坚持科学需求社会的理念。使科学需求成为常态:
 
 科学需求是一种修养;
 科学需求是一种观念;
 科学需求是一种提示;
 科学需求是一种生活方式。
 
 科学需求是一种指南;
 科学需求是一种追求;
 科学需求是一种理论;
 科学需求是一种人与社会的科学。
 
 科学需求是一种执政理念;
 科学科学需求追求的东西,要体现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科学需求是一种进步的社会形态;
 科学需求是一种开放式无止境的进步理论;
 科学需求是人类社会必由之路。
 科学需求逐步在社会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觉的常态。
 
  6.科学需求的主要内涵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每个人的需求及其行为、所有社会组织,包括国家机构的需求及其行为要理性、合理、适宜,积极健康,实事求是,追求真善美,把握质量度,或叫做需求行为价值的良性化、科学化。首先是需求主体,对自身需求和需求对象的科学化;是人的表象的合德化、科学化,是看得见的合德与科学性进步。其二,是人作为需求主体,要修身养性,求得内在的真善美,使其内在的需求源动力与行为自控能力的科学化。人修炼自身,是为了提升人自身内在的人性与价值,以应对外部因素的干扰,是人的内在需求与表象一致的必要。这是最难的,是更加需要加强的。要汲取人类几千年在这个方面的营养,科学发挥。
  “第二个层面是,政府、社会要努力满足人们的科学需求,要汲取需求理论的规律,确保全社会人们的基本需求,努力保障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科学需求,包容人们的差异化需求。”
  “然而,存在决定意识。政府、社会要保障满足人们的科学需求,对实现科学需求起到决定作用。
  “两个层面既有主次,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7.科学需求追求与践行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终极的价值是:自由与和谐。民主是保障自由和谐的必由之路,公平公正是保障自由和谐的天枰。竞争与合作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自组织机制。
  最后,就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如西方自由观与新自由观问题,和谐问题,家庭问题,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存在机制的外延,以及欧盟是历史的产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以便于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第三篇探求科学需求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实现途径。
   一、现实意义
  几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梦想着人类美好的社会。从500年前英格兰人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乌托邦》,为代表的第一代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提出自由使用土地、生产资料公有、劳动果实按需分配的温斯坦莱的《自由法》,到18世纪法国很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一乡村神《遗书》;直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问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世界东方闪耀着无比耀眼的光芒,科学需求社会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了美好前景。
(一)科学需求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需求决定发展,发展引导需求。有新的需求,就有新的问题存在。
(二)科学需求理论具有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与现代社会取向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性考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上具有科学的、积极健康的良性取向性,和充分的开放性与可操作性。
(三)科学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性成果;具有中国气质、中国气派,顶天立地,内涵广博,高远而又平常;既可成为执政理念,又可以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四)为科学改革、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常态下,一个好的指导现实社会的理论或理念,必须得到社会绝大多数人认可,并成为人们追求信念与信仰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科学需求就是这样的东西,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良好指引,成为政府科学施政、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成为全民努力的方向。科学需求的理念与原则相对容易得到各个阶层和大众的接受与认可,为我国科学改革、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的能动性实践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的国家体制机制的开放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的方针政策与措施,是新常态下国家体制机制的优化型改革,是党和政府自觉践行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科学需求理论就是上述实践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能动的、自觉的、扎实的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建设科学需求社会的指导原则
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是科学需求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领袖。中国崛起在全球化的新科技时代和新需求的发展时代,中国必将对世界的走向发挥重大作用。骏马驰骋要有好骑手,大海航船要有好舵手。强大的群体必然有强大的核心,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在中华崛起的伟大时代,近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必然有一个具有崇高信仰、组织严明、无比强大力量的先锋队引领。这个队伍必然有一个伟大思想的伟大领袖为核心的聚核体。这个核心体现人民的利益和力量,人民领袖的本质是人民性。伟大时代造就伟大领袖,伟大领袖是人民利益和力量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思想,体现在人民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伟大目标、战略部署、发展理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与实践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愿望,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追求人类美好命运的博大胸怀;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验证,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得到世界爱好人类美好愿景的人们的欢迎。这是科学需求的伟大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要世纪性领袖。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与宗旨就在于她的人民性,她致力于人民利益的坚定信仰下的制度与发展创新,当社会发展严重偏离人民的利益时,中国共产党必将代表人民的利益,拨乱反正。制度是看得见的,人民性的信仰的力量是看不见的,她是灵魂。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就在于她的人民性信仰上的、坚韧不拔的与时俱进。人民是她的力量源泉,人民就是“永动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就是写不完的实证。中国共产党只要不脱离她的人民性本质与宗旨,她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惊涛骇浪中,继续书写第二个百年的光荣与梦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无比巨大的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到本世纪中的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力基础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科学需求理论就是新的本源性探求,是深刻理解和践行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复兴思想”,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强调:长久强大富强的国家,必须是内部结构、机能和整体素质的优化与优秀,是国家能够保障每个公民实现科学需求。因为,合金钢、钻石都很强硬,但是,也很脆弱。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明确确立了习近平“伟大复兴”思想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它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
  作为新世纪中国人民的领袖,必将带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美好社会。
   三、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社会
在习近平“伟大复兴思想”指引下,树立科学需求理念,把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美好社会,作为贯彻落实“伟大复兴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蓝图和方法论。科学需求理论是“伟大复兴”伟大思想的本源性理论研究与方法,有益于全体公民,有益于全社会,有益于全人类。
全社会崇尚科学需求的理念,在践行科学需求实践中,逐步完善科学需求理论,建立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科学需求理论体系。
建设科学需求的社会需要把握的:
1. 最根本的的原则: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遵循事物(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并理性开发。
2. 最根本的思想路线与方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 最根本的要义:努力保障和满足人们的科学需求。
4. 最根本的任务:科学发展。
5. 最艰巨的任务:建设具有先进思想和信仰、保持强大凝聚力的政党,党和政府需求及其行为的科学化。
6. 最基本的任务:人的发展,人的教育,尽快实现橄榄型或枣核型社会建设。
7. 最需要把握的精要:事物的真、善、美,质、量、度。
8. 社会基本信仰与目的:建设各尽所能,科学需求,科学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幸福美好社会。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科学需求的最伟大命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了蓝图。
  五、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中等收入陷阱”是必须要跨过的坎。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全新的挑战。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中等收入陷阱”是必须要跨过的坎。将面临的更加重大的、十分复杂的问题是:中国的崛起,必将促使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个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本质是利益变化,那么,利益冲突是必然的。维护和争取利益的手段也许是不可测和不可控,包括战争。然而,中华文化和中华智慧,有能力尽可能减少和缓和其冲突,避免你死我活的冲突和战争。但是,完全避免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一种超越世界水平的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强大富足国力,无可争辩、让世界认可的整体优势,在理性的全球态势中,才可能避免巨大的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历史告诉人们,这种整体优势,往往是通过创新,尤其是制度和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的。并且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积累,尤其是整个社会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与积累。在现代高科技的时代,更加体现出创新的力量。先进的制度,必将促进人才辈出,促进科技创新,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能够快速发展的国家,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比较快的,而缩小收入差距却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因此,关键是,一是社会的稳定。二是抓住机遇,努力实现转型。三是人才升级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稳定是前提,转型是平台,人才是条件,全民是基础,是转型成果的必要条件。这三方面,缺一不可。文化如气血,精神如骨架与精髓,制度如体魄与经脉,要系统化、体系化,整体统筹地加强与锻造。
  根本上,人们的整体素质必须符合世界领航者的地位,毕竟,这是整个国家的崛起。这是必要条件,必须解决。而,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势,只要正确认识,科学需求,得到全社会真正的重视,下大力气,用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必然符合世界领航者的地位。
   在现今时代,中国的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文中简要探讨了中国特色,美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和必由之路。
  “通向目标的道路与方式方法由特定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生产方式的发展历史和中华文化决定的;也是现实的选择、科学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能动性实践,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践。
   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在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力量的感召下,充满了追求自由与财富的梦想,同时,承载着救世主的信仰使命,“萝卜加大棒”,输出其价值观,成就了百年辉煌霸业。
    一百年,相对于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还是短暂的。中国历史上,不少辉煌的朝代都有二三百年。
   美国的历史与文化特色,就是美国自己的。其价值观具有先进性,但是,其内涵与使用价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进的东西需要汲取,不是拿来主义,也许就“南橘北枳”了。正如,此前论述的:需求的两重性问题;纯的东西,复合后才更具生命力,纯种狗好看,但是不好养活。
   关于“两个高密度”的“吸金”效应:
    社会财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已有财富和拟增值财富。已有财富的价值是当时现有各类财富平均价格的总和;拟增值财富是具有升值空间的财富价值。前者是确定的,后者是预测评估的。社会发展进步的增值主要来源于后者。或者说社会财富,前者是简单再生产的,后者是扩大再生产的。后者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使得物力资本增值的主要条件或必要条件,并且是资本增值的本质,即剩余价值学说。然而,物质本身的价值与增值也是客观存在,是财富增值的基本条件。发现万物之价值,并利用其特性,使得物质价值增值,一方面是人的价值在物上的反应,也是物本身价值的反应。
   高科技快速促进生产力发展,带来了资本的“两个高密度”现象,即金融资本的高密度和社会精英高密度。
   1.“资本高密度”:资本的集聚性和增值性的发展,使得资本进一步凝聚,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和金融手段的加剧衍生,资本的集聚将是几何级的。这必将导致极少数人占有的财富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人占有的相对财富越来越少。一方面少数人占有的财富越来越多,即财富密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的财富相对越来越少,即财富密度越来越小。如,许多公开报道显示,美国0.1%的人占有全国90%以上的财富,90%的人只占有全国10%的财富。法国托马斯著的《21世纪资本论》中,也得出了资本集聚性的结论,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随着财富凝聚时间的持续,侵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社会体验越来越凸显,必将导致创造资本的人——本质上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人——而且是绝大多数的人的不满。
 2.“精英高密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本质是价值增值。社会精英本身就是创造新财富的高价值的代表。社会精英必然趋向资本密度高的地方和阶层。因为,资本财富是价值的体现,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价值的集中表达,是价值的物化表达与符号尺度。资本≈财富≈资源,意味着资本占有者具有对社会资源的支配能力。那么,价值高的社会精英们,会高密度的集聚在高密度的资本周围,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要强调的是,“两个高密度”可能导致社会分化与动荡不安,一方面:“两个高密度”的“吸金”(社会财富)效应下,随着时间的持续,必将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庞大的中间阶层的所谓“橄榄型社会”难以实现,甚至会缩小中间阶层,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别有用心之人会借某种契机和形式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共震。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具有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理念的国家,如中国,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尤其是随着社会文明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的价值增长的本质力量,人类文明的力量,借助高度科学技术的力量,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必将适时制约和限制“两个高密度”的负面作用。
 一种单纯的力量,甚至少数反动的力量,不能长期阻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两个高密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发生质变,不可能无止境的发展下去。这是资本的逐利性和人性决定的。当一个高密度资本的承载者,不能创造新的财富而增加利润时,他就不能承载这样高密度的资本了,资本就立即抛弃他到其他能够产生利润的地方了。社会精英也是如此。
 实际上,在发达的文明社会,每个努力创造社会财富成为成功企业家的人,也会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种创造社会财富的社会代表。如,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马化腾等。对于这个问题,此前有过讨论。
 社会高度发达时,资本成为了增值的符号,资本也就逐渐被多种多样的形式社会化。
关于纯粹的事物可能是珍贵的,也可能是短命的,没有发展性的:
世界上许多纯粹的东西很珍贵,如纯种马、纯种狗等,但是都没有混合的品种适应环境,发展的快。再如,纯粹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纯粹的自由不能生存。
同样,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不可能是永远在一种模式下发展生存。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是借鉴他人优秀成果,为我所用的基础上发展的,不能闭门锁国。社会的特质,某种意义上就是合作。
 事物的发展也是这样。发现纯粹的、或单一事物内在的、原有的规律与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其他事物,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新的事物,创造出新的世界。所谓创新,就是利用不同事物的特性,科学组合成新的事物。如,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种类繁多的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
 没有纯粹的事物,就没有世界。纯粹的事物的价值在于其纯粹性,其价值本质在于纯粹性能够复合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衍生都是纯粹事物之间的复合。这就是纯粹的事物的珍贵的价值所在。现今,人类发现和保存的纯粹的物质、纯粹的事物越来越少,纯粹的东西越来越珍贵,要千方百计的加以保护。
 显然,在人类社会,纯粹的自由、平等不能存在,纯粹的民主不能进步,纯粹的思想不能普及,纯粹的主义没有前途。只有当她出现在需要她的地方时,她才能发挥出她的价值,像金子般闪光。但是,这些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需求,或基本价值观,是几千年的人类社会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其价值就在于她们是社会进步的基本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又是十分难以满足的。因此,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其难度和科学性就在于全面自由的“全面”上。
 实际上,人类对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还是十分有限的。正如此前举例的,人类发现的物质可能只是自然界很少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约有85%是由暗物质构成。根据当前一些统计资料显示,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暗物质很可能只占宇宙所有物质总量的95%,而人类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不到5%。因此,人类社会必须在实践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需求,勇敢前行,追求真理。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价值所在。
 同样,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也是行不通的断头路。各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历史和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即每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市场经济道路。从个体、企业和各种合作体,以及国家、国际合作体等,各种市场参与者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只是各方特点不同而已。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支柱,她也是市场经济的参与方,它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减少负面影响。
 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符号自己国情,而且是光明大道。
 涉及国计民生的短缺资源,只是靠自由市场经济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考国家政策控制和调剂。涉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求,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才能得到可靠保障。
 我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的需求,是科学需求的道路,是光辉灿烂、前途无限的大道。
 六、坚持中国特色自由、和谐的基本价值观
 自由是人的自然属性与本能追求。自由是每个人的主体性的存在形式,自由是人的本能,没有自由,人的个体主体性就不存在;自由是发展的,自由驱使人追求新的需求,自由是社会发展看不见的动力。和谐是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形态,没有和谐,互助互依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存在必要;和谐是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互助互依而存在的,互助互依的义务与责任等社会规则需要遵守。因此,过度的自由与不和谐的社会是不稳定的。
自由、和谐是社会永恒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内核。自由是自为和自觉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主客体的统一,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新时期的现代自由观:
 新自由观认为,人的自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目标的能力。自由度是评价自由的指标。自由度的增值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追求。
 自由的发展在于自由度的发展增值。一是人的自身言行、思想的自由。二是人的言行、思维、感官及行为能力和效率的增加与提升,人的一切实践能力的提升。体现人的价值增值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
现代自由的内涵:
 人的行为自由是与人的行为与行为对象之间相对关系的自主程度,体现的行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选择广泛性与效率。如语言,必须要有听者,说话者是主体,听话者是客体。语言、文字通过电话、网络传播的快,人开车、乘飞机行动迅速,大大提高了人的自由度。如,对某些人限制打电话,或限制乘坐飞机,就是限制了这些人的自由度。除了语言、文字传播,还有,听的自由(听的人数与内容)、看的自由(看的人数与内容)、吃的自由(吃的内容),提高这些行为效率,也就是提高了人的自由度,或提高了人的自由指数。如,通过互联网技术、电商快递等,大大提高了人们听、说、看、吃的自由选择度。此外,人的自由度,还受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与水平的限制。如,交通堵塞、交通限行,政府办事机构办事效率低等。
 自由的几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初级自由阶段,是追求人身自由,实现人的自然性或生理性自由。
第二阶段,追求物质性自由的阶段,借助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发展了人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人在四维空间的自由度和感官的自由度,提升了人的行为自由能力和实现梦想的能力。这个阶段,人们对物质的依赖性很强。
第三阶段,追求自我价值阶段,财富是自由价值的表现形式和符号,是能够利用财富资源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物质财富只是符号。在科学需求的社会里,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常态性需求得到满足,人们逐渐摆脱物质对人的自由的限制与制约,人们的财富只是以符号形式存在,根据人们的贡献与消费产生数字的变动而已;实体财富都已股权等形式转化为符号,加速实体财富的流动性和利用率。如,汽车、房屋等实物财产共享租用率大大提高,人们购买多套房屋的生活方式会发生转化。美国居民自有住房率50年来几乎是一直在下降,2016年最新数据为62.9%,与美国人口普查局开始跟踪这一数字的1965年持平。而在德国,2014年47.5%的人口租房住,仅52.5%的人居住在自有住房内。可能在三十年后,逐渐就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租房住。私家车也是如此。具有一定社会需求价值的其他财产也是如此,包括研究成果、软件等虚拟财产。实际上,科学需求的社会是“枣核型”,绝大多数人进入中产阶层,极少数人占有社会大多数财富,另外极少数人是生理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是需要社会帮助的。极少数人占有很多财富,通常是社会大众需求使他们财富聚集和增加,他们引领了社会大众的需求进步。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社会对财富,本身就有价值增值的需求,因为,社会发展进步,需要财富增值。(这个阶段需要很长的发展阶段,期间可划为初级,中级,高级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基本摆脱物质和生产关系对人的自由发展的约束,人们的全面自由发展得以向更高层次发展进步。
 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是建设各尽所能、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理想社会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科学的学说,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科学地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促进生产力的社会化,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进步,必然结果是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大地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自由发展这样一种经济与社会形态。这是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的本质决定的,即,人是精神生命体,人类社会的本质上是利他性的,人的发展的力量本源在于自由,在于自由的实现自我价值,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方向也就是自由全面发展。自由是人发展力量的本源与目标,知识、资本,乃至于生产力是条件与保障。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如此,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也是如此吗!
 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因为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社会。主要特征是:人人平等、自由,社会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共产主义是个发展进步的思想。这个思想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和践行理念。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理性发展的社会,是各尽所能、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社会,是区别于资本主义“资本通吃”的所谓“自由社会”,而人的力量的本源必将促使资本与生产力的社会化,资本价值更高级的体现在于满足大多数人的更高价值的需求,无论道路如何曲折,这条道路必然朝着全面自由的人类社会发展。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能动实践。科学需求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努力探索与实践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根本特征就是以理性、健康的需求理念对待和处理事物,也是科学有效的人生与社会进步的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供给侧改革是政府进一步的“自我革命”。在全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供给侧改革,是对社会和市场的供给主体的需求不合理的改革,因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给社会和市场产品不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增长的需求。从根本上说,是政府进一步的“自我革命”。政府掌控着主要资源,如土地、矿产、石化、有色等资源,还有财税、市场准入审批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每一项工作,都会给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如压产、封厂,企业倒闭,造成员工失业、财税减收、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结构升级的新的投资需求压力加大,创新投资存在风险等。只有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起好带头作用,才能带领市场中的其他主体进行这场脱胎换骨的转型。
建设好市场,更要建设好全社会,不能让一个人失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民族的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我们此前探讨过,满足需求的途径或渠道中,市场只是其中的一个渠道,市场只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一部分,主要是物质部分。人们的大量需求不能从市场得到满足。因此,政府在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的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重视社会建设,要加大各界别、各类、各级社会自组织体系建设,尤其注重支持群众性基组织建设和社会群众性活动组织的建设。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有机联系,对接企事业单位人员社会责任分工,尤其是单位责任外的员工诉求与自主活动支持,以及失业性相关支持。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群众提升需求层次诉求的帮助支持,尤其是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与支持。要让全社会每一个人都有价值增值的机会,都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的感觉,不能让一个人失落掉队。现在,在全社会,存在失落感的人很多。社会物质的丰富,没有解决人们与之相匹配的需求的满足问题。过分依赖市场的功能,过分相信市场的万能,放任人们到市场上去寻求自己需求的满足,是有问题的。
 我们要按照科学需求理论,在满足需求的解决渠道上,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建设积极健康、高效、受欢迎的各种平台与分支,科学发展和丰富人们满足需求的途径与方式方法,让每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得到科学需求的满足。
 组织力量,整理厘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组织力量,整理厘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  上层建筑之科学理论引导。组成具有公信力的组织,如,由政协各界别牵头,组织相关权威人士开展整理厘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健康修养、食品卫生、历史等进行科学、权威的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以正视听。这是利国利民的具有现实和历史伟大意义的事业。
 一是传承。要全面承接传统文化。不然,遗失后,就无法对历史和将来负责。
 二是厘清优秀文化。
 三是宣传优秀文化。
 四是包容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
 八、“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1.培养共产党员共产主义事业的“职业精神”
共产主义是为实现人人平等、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而努力一种科学思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事业。我们加入共产党就是为了推进这个伟大的事业,这应该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因此,每个共产党员,最起码要具备共产党员的职业精神。应该培养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永远记录铭刻在伟大事业征程的道路上。(分级、分形式管理)。
 2.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炼与修养
干部要经过意志力训练和考验。有知识,懂道理,不一定就能做的好。尤其在现代社会,知识多是碎片化的,做到真懂都难;需求是日新月异的,精气神不知道去哪里;诱惑是满天飞的,随时可能被诱惑了。“知行合一”多么不易啊!尤其是能够长期坚持“知行合一”是最难的。嘴上马克思主义,实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数不少,危害很大。一是欺骗性,二是关键时刻会出卖。不受权、财、色以及不当需求的诱惑,坚持科学需求,需要锻炼意志。为此,必须经过党性修炼和长期修养。重要岗位的干部、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意志力修炼。不能这人看起来有能力,拿来就委以重任。刚刚过去的历史证明,这样的人是靠不住的,会给党和人民、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尤其对公信力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损失。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为实现其教义,都要进行修炼与修养。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功夫和头脑,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功夫和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为功夫和头脑。足见人的心和性的修炼与修养的重要。我们要科学认识和对待宗教,有了人类文明就有了宗教,要科学地包容、引导和发展有益于社会的宗教。
 3.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践行干部建设制度的科学化、现代化
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践行干部建设制度的科学化、现代化,实现新常态下,干部制度现代民主集中制的党管干部制度。
干部制度建设要注重体制机制建设的科学需求。“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制度的科学化,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下,要符合人的需求特性规律,符合时代要求。一是现代科技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必将推进干部建设制度的巨大进步。二是注重干部管理制度体,在新常态下的责权利的科学机制建设,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使用、监督、退出中,每个环节体现责任、权利、利益机制的科学性。加大制度与机制落实的力度。我们现在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主要就是这两方面的问题。
 4.党管干部,网络评价,公开公正
 a.党管干部+互联网,科学的设置占比。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的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管理,人们的行为几乎都可在数据中反应出来。为科学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倒闭着民主建设的进程。不廉政的行为随时可能曝光和追究,廉政将是必须的。被动的倒逼式推进,不如创造条件主动及时的改革更为稳妥。
党管干部:确定干部选择、评价及管理原则,负责干部日常管理。上级负责管理下级干部工作,并最终决定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一把手和正职,对本级副职的评价与任用有一定权重的建议权,同时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网上APP群众评价投票:干部称职与否,由群众评议、评价,并科学设置投票权重。按职能职责范围,全范围,分权重,网络评价,一人一票,公开公正。失信干部,视情处置。投票权重,实行渐进、分类、分级式,科学推进。如,县级干部,由全县人民网上公开投票,一人一票。设置决策权重:本级党委权重,上级党委权重,和群众投票权重。关键是公开和科学设置权重。
先试行,后分步实施。先区、县级,后地、市级;党内评党内,全员评行政。
 b.代表换届换三分之一。网上投票,占比重。
 特别说明:《科学需求论》需要约30万字才能完成论述。由于本人能力与水平受限,很难高质量的圆满完成任务。很多章节和论点没有展开和进一步论证,也有不少错误和不妥。心中十分抱歉与不安!理论探讨很是枯燥,文中有时就在语言上调整放松一下。为新时代添砖加瓦,抛砖引玉,只好就此推出拙作。功成不必在我,只是为了人们接受一点科学需求理念,对人们和社会有好处,并求得专家、老师、高手和大家的关注与讨论,包括指教、批评,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等,以有利于这个理论的完善,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党和政府、有利于人民。不吝赐教,万分感谢!您的支持,对我就是洪荒之力般的巨大帮助,谢谢!
 本书的撰写出版,得到了专家和朋友们的关心、指导、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张新宁 敬于北京
                                2018年2月  
 
目  录
 
第一篇 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生性动力 1
第一章 需求理论研究与时俱进 3
第一节 需求的概念 3
一、自然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 4
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6
第二节 中外需求理论研究情况 8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9
二、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 16
三、赫勒的需求理论 25
四、其他需求理论 30
第三节 需求理论研究的范畴 36
一、需求是人的本性 37
二、需求的基本属性 39
三、需求的分类 40
四、需求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42
第四节 需求理论研究的意义与现实价值 44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需求性实践的发展 45
二、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民群众“致良知”以满足
        需求的实践活动推动的历史 47
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9
四、科学需求的时代,就是人类自身要求掌握自身
         命运的时代 51
五、科学需求的时代是“利他律”优先利益机制的时代 52
第二章 需求是人属性的反映 55
第一节 人的属性 56
第二节 人是自然界极其特殊的精神生命体 64
第三节 人的价值增值与精神获得是人的本质特征 66
一、人的价值增值与精神获得是人的本质特征 66
二、人的本质是价值增值 71
三、人是自然界物质价值通过人的精神呈现和升华的
          载体 73
四、人的价值体现在能动的物质与精神和谐进步的
         实践活动中 76
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
         价值体现的历史性机遇 81
第四节 需求是人三大属性  辩证统一的体现 82
一、人的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辩证统一的体现 82
二、人性是属性的辩证统一,需求是人性的体现 88
三、人生在价值追求的实践中获得精神享受 94
四、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利益本质是利他性的“利他律” 103
第五节 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106
一、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106
二、需求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113
三、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17
第三章 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123
第一节 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123
一、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23
二、需求是个矢量(需求力) 125
第二节 社会性需求 128
第三节 需求社会化的内在规律 129
一、社会发展,与需求社会化程度成正比 129
二、高科技的发展,促进需求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130
三、高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剧资本的集中 131
四、需求社会化,促进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131
五、需求高度社会化的社会,资本成为人价值增值的
          符号 132
六、企业和政府都是人民需求下的产物 132
第四节 需求满足的途径与平台 134
一、主要途径与平台 134
二、配置了资源,实际上就是配置了人们的需求 135
三、不同需求对象对于需求渠道的依赖程度也不同 138
四、需求融化在文化中 139
第五节 不断满足人类需求的方式方法的密钥 140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需求发展史 145
第一节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发明
                创造出了伟大的物质文明 146
一、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求,研究发展自然科学 146
二、人的需求特性,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147
第二节 为了克制人们的贪婪,人们努力创造着管控
    人们思想的教法 149
第三节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努力建设管理人类
                    社会 155
第四节 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出现问题的根本缘由
    是需求出了问题 157
第二篇 科学需求 163
   第五章 科学需求是人的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164
第一节 科学需求是人与社会的科学 164
一、科学需求是坚持人类初心与美好未来的理论
        探索 164
二、科学需求是人的价值增值本质的体现 171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需求 172
一、科学需求的定义 172
二、不科学的需求 180
三、科学需求的主要特性 183
四、科学需求的本质特性是理性 185
五、科学需求的内涵 195
六、需求科学化 198
七、科学需求是人的属性发展进步的必然 203
第三节 科学需求的科学性 208
一、科学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性力量 208
二、科学需求是社会进步的理念 210
三、科学需求是正确认识与处理事务的方法论 211
四、科学需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方案的
         一种哲学求证 217
第四节 科学需求是不同需求主体需求价值的提升 220
一、科学需求的主体是社会全员全覆盖 220
二、社会成员及社会组织的需求及其行为科学化 223
三、影响科学需求的主要因素 228
四、全社会要努力克服非理性、不科学的需求 234
第六章 科学需求的历史传承 235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真善美 235
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意义 236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科学与负面作用 239
第七章 科学需求社会 240
一、科学需求社会的目标 240
二、积极树立并坚持科学需求成为社会理念 241
三、充分认识需求的主体性 242
四、成为全体公民的信念 243
五、体现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 244
六、科学需求的两个主要内涵 245
七、科学需求尊重需求的历史性、阶段性、差异性 246
八、科学需求追求与践行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
          价值 248
九、通向目标的道路与方式方法由特定的历史文
        化与现实决定 250
第八章 科学需求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255
第一节 社会发展动力 257
一、社会发展动力 257
二、需求与满足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常态
             性矛盾运动规律 258
第二节 人类重大文明成果所指向的规律是科学需求 262
一、人类重大文明成果所指向的规律是科学需求 262
第三节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科学需求 265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科学需求 265
二、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科学需求 266
三、人的幸福感来自需求的满足 268
四、人类精神文化的进步需要科学需求 269
第四节 科学需求社会的建设的基本条件 270
一、生存条件决定需求选择的维度 270
二、较高层次的需求需要较高层级的能量 271
三、全面建设科学需求社会需要积极进步的上层
        建筑 271
第五节 几个重大问题 272
一、西方自由观与新自由观 272
二、关于和谐 281
三、关于家庭、国家、全球问题 284
 
第三篇    科学需求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实现途径 289
    第九章 建设科学需求社会的现实意义与指导原则 290
第一节 现实意义 290
一、科学需求是问题导向的必然,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
         会进步主动布局的需要 290
二、科学需求理论具有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
        与现代社会取向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性考察 293
三、科学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性成果 294
四、为科学改革、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95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
         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 296
第二节 指导原则 296
一、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思想是科学
       需求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296
二、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社会 300
第三节 全球化大背景 302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科学需求的最伟大
        命题 302
二、科学需求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303
三、“中等收入陷阱”是必须要跨过的坎 305
四、政治安全 306
五、“两个高密度”的“吸金”效应 310
六、纯粹的事物可能是珍贵的,也可能是短命的,
        没有发展性的 313
第十章 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社会 316
第一节 我国当前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的总体情况 31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由
          之路 316
二、在社会存在中,融入多元积极的精神价值 318
第二节 坚持与重建科学的理论思想与实践 320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20
二、坚持中国特色自由、和谐的基本价值观 324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327
四、坚持改革开放 332
五、供给侧改革是政府进一步的“自我革命” 334
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35
七、必须克除不科学的需求及行为 338
第三节 建设科学需求社会的条件成熟 339
一、具有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 339
二、具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339
三、急需重建社会“利他律”利益机制 340
四、全面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
  的国家经济体系建设 340
五、全面提升需求层次,实现社会转型升级 341
六、8000多万共产党员是建设科学需求、科学发展社
  会的核心力量 342
第四节 进一步强化的方针政策与措施 342
一、努力满足人们的科学需求 342
二、政府行为努力实现科学化 343
三、以科学需求促进科学发展 347
四、科学需求,育人为先,加大教育改革与教育
        投入 347
五、建设好市场,更要建设好全社会,不能让一个人
          失落 351
六、加大科学改革的力度,调整被歪曲的利益机制 352
七、加大社会秩序建设,重建中华优秀文化 353
八、“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353
九、组织力量,整理厘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356
第十一章 中华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358
第一节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不可能没有未来 358
第二节 中华崛起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机遇 360
第十二章 问题之问题 36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问题 362
二、现代自由观不同于原来的西方式的自由 364
三、关于“纯粹的东西”的价值与发展的问题 366
 
后 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