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图书分类 > 艺术类 >

楹联对句

\


                                      鹿城飘来一朵云
                                            ——序雷云的《楹联对句》
                                                                     李江存

       许是长途跋涉的原因,第一眼看到从鹿城赶来的雷云时,给我的印象是柔弱的身体、憔悴的面容。及至她拿出《楹联对句》的书稿、介绍起出书的想法和创作的经过时,她那黑亮的眸子里闪现出兴奋的光芒,整个人也显得精气神十足。他的丈夫介绍说这些书稿是她抱着严重的颈椎病,靠着墙壁写出来的,我被她对楹联文化的痴迷和执着感动了。
       产生于唐,发展于宋元明,繁荣于清的楹联,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由于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波及,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一度遭到了封杀和遗弃。楹联作为传统文化中最接地气的艺术品种,顽强的生存于民间之中,中国人过年过节和红白喜事时,总要写一幅对联贴到门前,营造气氛。如果说,那些年诗词曲赋像地火一样只在有传统文化积淀的学者和诗人胸中和笔下奔涌的话,楹联则是一直畅行于中华大地的一个流行的文化现象。只是因为传承不够加之楹联的需求量太大,很多楹联实际沦落成为达意而不合格律的标语口号,失去了应有的艺术魅力。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中华诗词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掀起繁荣发展的复兴大潮。但较之于诗词曲赋的繁荣程度,楹联相对于稍显不足。特别是在商洛,除了商州、洛南之外,其他各县研究创作诗词曲赋的爱好者不少,研究楹联文化,创作符合格律的楹联作品的爱好者很少。语文教师出身的雷云,退休以后倾心于楹联文化,创作出四万余字的楹联作品,并准备结集出版,为繁荣发展商洛楹联文化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其行可敬,其志可嘉。
      捧读《楹联对句》的书稿,首先感到作者在全书的编排上颇下功夫,独具匠心。她没有按照传统的分法,简单的加以分类,而是将按功用、按内容和按艺术手法等多种分法揉合在一起,分为33类,每类又按照字数分为多项,少的只有一项,多的达到六、七项,显得细腻慎密又自然随意,给人以别开生面、新颖精致的感觉。可能有些读者会感觉有些繁琐,但这正是作者适应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特意安排。
       其次是语言的鲜活、风格的多样、格律的追求,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在语言方面,作者有较为深厚的功底,遣词造句不仅鲜活生动,而且有画面感和意境情趣。如“绿叶随风舞,红云伴鹭飞”、“湖山烟雨画,碧海孤舟诗”、“暮枝栖倦鸟,冬海盼春潮”等,平凡的生活场景,经过作者的丰富联想,配之于字斟句酌的精准语言,就带来了令人暇想的意趣。在表达对句意蕴的风格上,作者没有千篇一律地使用单一的手法,而是尽量采取各种风格。时而细腻惋约,展示着女性作者特有的心思机敏,多愁善感。如:“雨洗荷塘花有泪,风吹绿树叶发声”、“暖树临风花醉雨,寒霜染叶月痴云”、“晴空阵雁捎心语,雨夜清风伴梦言”等。时而豪迈奔放,抒发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之气。如:一篙点破江中月,双手撕开海里云、蒸词煮字烹诗句,破雾穿云钓月星、秦砖汉瓦留千古,旧曲新词记万春等。在楹联格律的追求上,作者煞费苦心,精益求精,对作品进行了多次修改。仅提供给我赏读的电子版书稿,就先后修改了三次,可见她力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避免病句、败句的良苦用心。当然,事难完美无缺,可能还会有百密一疏,但暇不掩玉,相信读者是会理解的。
      第三点感受是作者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追求高雅的志向情趣。这一点在《楹联对句》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如“祥云飘古寺,瑞雪映新村”、“柴门久闭青苔绿,陋室常飘素雅风”、“一帘幽梦随星月,满腹愁思伴雨风”等。看到古寺,落笔的是祥云、瑞雪、新村,足见乐观的心态;柴门久闭、青苔泛绿的陋室,却常常飘出的是儒雅之风,不仅乐观而且高雅;至于一帘幽梦随星月,满腹愁思伴雨风,就不单是风雅,更透露出坚强。记得有位作家曾说过: “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作者无疑是对着镜子笑的生活强者,同时也是不甘平庸的尚雅女子。她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意志、不懈的追求,在艺术修炼的征程上,一步一步的前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足印。《楹联对句》,是作者继散文集、诗词集之后出版的第三本文集,是牛年春天沃土里冒出的一株新苗,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是为序。
       辛丑年新春于商州
       注: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电力诗词学会、陕西省作协、陕西省评协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散曲学会、陕西电力诗词学会理事、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商洛市评协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