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图书分类 > 文学类 >

赭麓情缘

\


            情深意长
              ——《赭麓情缘》序
 
  这是一个总不忘初心的群体,说出来你们也许不相信,无论岁月如何匆匆而去,无论鬓间华发萌动杂生,他们的话语依然诚挚,他们的情谊依然率真;虽然他们缘为同窗近四十年,相见,依然喊着当年的诨号;相聚,依然直接了当,没有间隙。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九级三班,这是当年师大中文系七九级不惹眼的班级。四年同窗,一切就是普普通通,一切就是顺其自然。早晨,男生们重复着辅导员老师的叫起;夜晚,女生们延续着管理员的熄灯之声。五十位同学至今记得班长李学保率队军训昂头挺胸的样子,至今点赞团支书谢庆民组织大家攀登九华山的豪情。
  一九七九年荷月,那是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年代,解放思想,崇尚科学,追求知识,来自淮河上下徽南皖北的五十位同学(六位女生四十四位男生),聚合在赭山之麓,镜湖之畔;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大学生,班里的同学五零后与六零后正好参半。学习委员王世国以“云帆”作笔名彰显在学知识上的壮志;少年郎赵静直接拿出《汉武大帝》的电影剧本;肖家芸、江同结书法蕴积剑毫的风采;李肇正、孙浩然文思隽永,勾勒生活的原姿生态。当年的王屹宇轻诵闻捷的诗篇《种瓜姑娘》,现今的王屹宇已是省政协委员,为基础教育筹谋新篇;当年的郭惠宇高唱着臧克家的名诗《有的人》,现今的郭惠宇已是省特级教师,首批正高职称中学教员;当年的朱志荣执拗地分辩着美与丑的界限,现今的朱志荣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学富五斗的长江学者。
  “不惹眼”,不追逐名利;平时普普通通,有事一呼百应是这个群体的特征。像红烛燃烧自己,乐于奉献;像春蚕吐尽芳丝,不忘初心。难忘朱红、朱华光伉俪发起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黎丽、张小平、轩嘉炳等支持响应;三十五位同学汇集合肥江淮饭店,畅谈毕业后的家事、国事;蒋华光“真想你们啦”的话语伴随着把酒言欢的友谊。难忘安庆同学发起的入学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李学保、盛树屏、王金根等精心安排;振风塔下二十六位同学又相聚了;尝墨子酥,品黄梅戏,吟诗作对,谈生活,论教育,不惑联链。更忆及毕业三十周年返校聚会,葛余清、刘共生、徐琼、汪亚君等精诚合作,温暖服务。“热烈欢迎中文系七九级三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返校聚会”,大红条幅映照着近四十名同学的心。恩师余恕诚对大家说,“今年校园的桂花尤为绽放,原来是为了迎接同学们归来”。大家集合在教学楼前与老师们合影留念,岁月沧桑,依然绽放的是不变的初心,依然矍铄的是勃发的精神。
  《赭麓情缘》这部诗文集面世恰逢母校九十华诞,也是班里几位仁人侠士为全班同学搭建的展示平台。近百首(篇)诗文,捧出的是一颗诚心,简单,干净;徜徉的是同学的情谊,绵长,温暖。虽平淡,但甘甜;因它是心血,是操劳,是奉献。七九级三班的QQ群,微信群凝聚的也是他们的爱心!让我们知晓他们的名字:轩嘉炳,李剑波,蒋华光,为他们的心意点赞,为他们的付出点赞,好样的,你们!
  愿我们继续情缘,愿我们初心不变!
 
                       车晓勤于合肥心耕小栈
                           201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