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为霞尚满天

暮入山河挥笔墨 夕阳喷勃恋诗声(序一)
——读黄玉华先生《为霞尚满天》
张建忠
我与黄玉华先生,相识近四十年,可称莫逆之交。俩人同村同时代出生,我长他几岁,自然称兄,可谓土生土长的中卫人,喝着黄河水,踩着黄土地,沐浴着党的阳光,历经共和国的磨难和辉煌,伴随共和国跳动的脉搏走过来的第一代人。最近,他拿一本《为霞尚满天》的诗集,说是退休后,为了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业余生活,又重新捡起笔创作了一些诗词,并征求意见,约我在诗集的前言写上几句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面对退休,他不消极、不悲观、不颓废,在退休短短的几年中,奔波于大连和中卫之间。他除了帮助女儿照料外孙子孙女、做好家务外,还积极参与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和老年大学的社会活动,忙里偷闲,竟创作精选出千余首诗词,令人惊叹,使人敬佩。
黄玉华先生 1980 年 8 月吴忠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工作期间,曾有二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自治区、中卫市教育刊物上发表;有两个教育教学课题分别荣获自治区科研成果二、三等奖;主编整理撰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全集12册获自治区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卫市一等奖,可谓硕果盈枝。除忙教育教学工作外,休息时间还要服侍和照顾年迈多病、不能下床自理的母亲。在母亲走后的这几年里,恰逢他退休,壮心不已,重新拾起年轻时诗歌创作的梦想,走向诗词创作之路。
在诗词创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不耻下问,请教微信群里许多懂诗词创作的人,很快掌握了诗词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在实现梦想的地方集合,一路出发。
人生如春梦,世间重晚情。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眼里总是充满阳光,脚下总能踩出泥土的芳香。在他的诗集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党的领袖热爱和忠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心和赞美,以及对祖国和家乡壮丽河山,浓郁风情的描写和歌颂,抒发心中的那份情和爱。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是这样描写对党、对领袖毛主席以及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
九九怀念
抬头仰望北极星,怀念国尊润芝公。
法逝入三归故里,常思九九刻心中。
五洲震荡乾坤暗,四海翻腾日月明。
伟绩丰功彪史册,流芳千古后人评。
缅怀先烈
法逝入三归故里,常思九九刻心中。
五洲震荡乾坤暗,四海翻腾日月明。
伟绩丰功彪史册,流芳千古后人评。
缅怀先烈
一
菊花一捧寄哀思,清泪双行脸上滴。
但愿天堂无病疫,家国逝者永安息。
二
缅怀先烈敬国旗,纪念碑前泪水滴。
勿忘初心跟党走,神州逐梦不停息。
他深知,共和国的建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伟人毛主席亲自领导创建的,是无数革命先烈者用心血和生命换来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
“文学一定要有祝福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逻辑发展,就是让文学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走入大众。”郭文斌主席他对文学、对文化进行了新的定位,文化一定要让百姓能用、愿用、常用、广用。必须像大米面粉一样成为百姓必需,像阳光空气一样让人离不开。所以,黄玉华先生的作品不厌其烦的反映社会现象、平凡生活、大众辛劳,以朴实的笔调,歌颂人民美好的愿景。
“座座高楼平地起,是谁辛苦驻云端”“四季轮回早晚忙,披星戴月靓城乡”“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耕耘盼稔年。日晒风吹汗水洒,珍惜粒粒碗中餐”。“白衣战士勇当先,救死扶伤使命担。陷阵冲锋无所畏,临危不惧疫魔歼”。“修枝剪叶似园丁,桃李春风献毕生”。“十八舟箭入云霄,揽月巡天试比高。
探秘蟾宫星汉灿,空间接力看今朝”“红星闪闪耀荣光,成武英姿紧握枪”。深人生活,扎根人民的意义在于超越个人的局限性。通过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可以努力超越个人的审美视野和情感体验。人民的情感、意志以及喜怒哀乐,需要共情与代言。这就意味着不仅要体验人民的欢乐和忧患,还要以自己的声音为苍生代言,即不仅要感受人民的情感,还要用行动去反映和传达这些社会情感。
在文学创作上,反对空洞与抽象,“人民的欢乐”和“人民的忧患”并不是空洞的口号或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实在的体验和理解,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关怀。这样的深入和扎根生活,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社会联系,促进对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晋景的理解与尊重。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工人、农民、医护人员、人民教师、科技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总是眼里常含着激动的泪水,因为人民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倾注了他们毕生的心血和汗水。诗人用自己的亲身体悟,写出了对人民大众的挚爱。因此,作品读来感人。
在黄玉华先生的笔下,对家乡、对祖国的名胜风光、风土人情有者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具有一种哲理的思辨。而且能体现出对事物表象后面深层的意义。读起来韵律上口,朴实无华,不生涩不难懂,就像十三、四的月光,皎洁清澈,润物厚重。
游沙坡头
大漠绿州落日红,沙坡鸣钟泪泉涌。
铁龙越沙创奇迹,黄河弄筏波涛中。
麦草方格扼黄龙,人进沙退问苍穹。
拓展旅游沙变宝,人定胜天乐无穷。
古村长流水
夏日交游寻遗踪,山秃谷蔽绿荫浓。
老村荒漠长流水,世外桃源历雨风。
丝路通商西域惠,坎途跋涉玉门雄。
凿空大道留青史,不尽天涯万古情。
夏日黄河
长河九曲东归海,浊浪滔天逝水流。
大漠西霞迷醉眼,边关古道话丝绸。
穿山逐日波涛涌,越峡排云岁月悠。
哺育炎黄延万代,奔腾不息叙春秋。
长城吟
横豆东西气贯虹,我峨硬峭若苍龙。
秦皇筑垒功勋载,汉武伐效伟业成。
历尽沧桑仍此立,他尝蜂火愈存雄。
透选方里神州护,壮丽山河世代承。
秦皇筑垒功勋载,汉武伐效伟业成。
历尽沧桑仍此立,他尝蜂火愈存雄。
透选方里神州护,壮丽山河世代承。
“诗是缘分的共同体,也是生命意义的象征。其中折射出人性本真存在的价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生活的地方,就是产生诗歌灵感的源泉。他不论是在老家中卫,还是在女儿家大连,外出旅游,始终把生活过和走过的地方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自己创作的沃土,从中领悟出生活的真语,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用感悟写出心中的诗,让心灵得以净化,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和启迪。
暮入山河挥笔墨,夕阳喷勃恋诗声。走好每一步,实现人生的价值,是成功的前提。黄玉华先生在晚年,有梦想,梦想成真,最终绽放出了一朵绚丽的花朵。
2024年端阳于香山秀府书斋
注:张建忠,笔名简种,原吴忠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现系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员、中卫市作家协会会员、银川市诗词学会会员。
黄玉华新时代古诗词创作的守正创新(序二)
苏 玮
一
黄玉华先生,年近古稀,戴一副厚眼镜片,穿着朴素,儒雅风趣。从事教育几十年,耕耘育才,成为宁夏中卫名师、知名校长。祖上耕读诗书,悬壶济世。他退休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如何学写古诗词、如何入道的 ?却又出手不凡?未知其详。但肯定是向先贤学习,读他们的作品,相见他们的为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便心向往之,久而学之以变通。特别是近几年来他经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习仿,不辞辛苦,炼句成诗,硕果累累,凭借他创作所显示的魅力、技巧、功力,精美的语言表达和诗境的奇妙构思,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情怀,歌颂伟大时代、赞美英雄人物,同情书写底层劳动人民等。这部诗词集时代特色鲜明,文笔优美、精彩纷呈、赏心悦目。因此,他的作品先后被《中国文化》《宁夏日报·六盘山》《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黄河诗词》《中华诗赋集锦》《蘭亭文苑》《甘肃诗赋》《洗韵留香》等收录、发表和刊登。人间四月有芬芳,他精挑细选出了近千首诗词,结集成了这本诗词集《为霞尚满天》。他的这部诗词创作成果集萃,既是他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对时代折射的思绪表达,更是作者大器晚成、语言才华升华和文学修养成熟的结晶。
二
当他把收集好了的近千首诗词交给我阅览,请我为他的这部诗词集作序时,就觉得琳琅满目、文采要然。其中包括古风、五律、五绝、七律、七绝、词和两首古风体七言长诗,经进一步研读,心中一颜一悦,作品丰磨,心生佩服。黄玉华先生对各类诗词艺术创作的大胆尝试、笃意古律,寻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方法和方向,不仅在生活题材、文旅题材、社会现实题材等能合时事而作,还善长于驾取大型时代题材。纵观其作品,总结三点:
一是他在学习和探索各类古诗词写作过程中,守正创新,意境创设高远、艺术修养精湛。他不仅对各类诗词韵律规范形式已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而且还能够根据诗词的题材、内容,精巧使用中华诗词韵律中的平水韵、新韵,有时遣词造句还会嫁接当下时兴的新词,与时俱进。
写诗填词要讲究诗词“境界”,即“格调”,也称“立意”。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湖湘近代哲学家王船山也说:“意为帅也,无帅之兵谓气写丹青。”
这部诗词集,涵有大量缅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奋斗终生并立下丰功伟绩的伟人领袖、开国元勋、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李克强等,英模人物袁隆平、吴孟超院士、抗美援朝烈士、航天英雄,古代的岳飞、辛弃疾等贤臣良将,还有屈原、李白、杜甫等诗哲,不少篇章表达了对他们无比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这些相关的诗词立意较高,情感真挚,历史与现实交融,展现恢宏的时代和伟大人物的品格和性格。
这部诗词集,还集中写了大量的风花雪月、自然风光、时序节令等咏物抒情诗词,但所写对象多被人格化,寄托了高雅情操。比如他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春的序章,如七律《仲春抒怀》 《咏春》《踏春》《暮春游香园》《赞美四月天》;七绝《春日景色》《春雨感怀》《晚春》等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卷中,春雨缠绵,田野郁葱,农家田间耕作,作物茂盛,预示丰收,此情此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
我们都知道,北方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中旬,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比如我们来欣赏他创作的《赞美四月天》,定调开篇,起领见山,直抒胸臆,首联“醉美三春四月天,莺飞燕语柳如烟”,此句如燃竹骤响,脱口而出,春之畅想,意境雄浑,入胜渐臻。中间颔、颈联句子,“蜂蹁蝶舞亲花器,梨雪桃红绽笑妍;阡陌纵横田野秀,山林幽静水云间",承接自然,借转应势,力法生情,借景抒情,时空掩映,景情浑融,春之画面,不断翻新,应接不暇,由近及远,移步换景,桃红柳绿,诗情画意,好一幅塞上江南春之美景,令人心之向往。尾联“闲情雅致寻佳韵,笔健诗丰赋锦篇”。结尾收首,句意看似淡泊,归隐山林,逸情别趣,实则明志,暗藏香袖,锦绣文章。整篇结构严谨,前呼后应,浑然一体,起承转合自然有法,意深景远,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都是满满的正健量。
其诗作是时代风云的折射,是家国情怀的熔铸。其创作题材内容包括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一带一路等战略决策;香港回归纪念日、北京夏冬奥运会、抗震抗疫、神舟飞天发射等重大事件没少涉及;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国庆贺词,通过书写,组合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新中国“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历史画卷。黄玉华先生的诗词就是这一时代变迁,伟大民族复兴梦的反映。他用自己充满激情、饱随热血的生花之笔,歌颂我们伟大的党的辉煌历史,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路走来,“诗花伴随心花灿,胸藏点墨献江山”。诗艺日新娴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不也正是玉华诗词境界的真实写照吗?
二是他把握时代主题,抒写赞美家乡,重视地方文化。构思奇巧,气魄豪迈,韵味绵长,互为参照,畅于表达,诗情画意有较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和“正能量”。
这部诗词集有一部分是关于抒写家乡宁夏中卫时光记忆的,还有作者游览过的祖国的许多名胜古迹,到过不少城市乡村,如滨海之城大连等写下的诗词篇章,“济世功名付豪杰,一生寄情在林泉”。在增长见闻,享受自然之美、体验人生游玩快乐、感受地域文化魅力,提笔赋诗,在诗的国度,以身许诗,直抒胸臆,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爱国情怀。
他 一 生 乐 观 向 上,“莫 道 桑 榆 花 甲 晚,快 乐 人 生 霞 满天”“懒对黄昏看落花”,欣赏“远山含黛春风暖,莫负时光老骥前”。诗中虽也不乏婉约之调,但以豪放为格,气势压人,人生达观。 如《观长安不夜城》:“十三朝都不夜城,三秦大地长安行。如织游客观灯景,盛世华街赏霓灯”。此类七绝通篇气象峥嵘,盛世豪情,又语带历史烟霞云霭,铿锵有力,神韵无穷。境高、情真乃诗之魂也,如何通过诗化语言艺术地体现出来,就需要巧妙地构思。黄玉华先生无疑是此道高手。首先他善于造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融。他心中有画,心画移诗,让读者在画中游,享受美感。如他写得大量的四大季节诗、二十四节气诗为例,他先尽可能心藏景物,脑滤画面,复调描绘。择词炼句,把零乱的自然景物有机地搭配成充满活力、生动形象的图画。如七绝《小满》:“小满时节麦灌浆,槐花馥郁送清香。虫鸣蛙唱园林碧,沃野千畴赞故乡"。作者不是泛泛地说小满节令,而是用动词、形容词把十几种自然景物巧妙编织成一幅田野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夏天农时画卷。在古诗词创作中,韵味不可缺,意蕴深长、趣味无穷,在细心研读黄玉华先生创作的诗词时,方能领悟,或受启发,或被感染。妙句连珠俯身可拾,语淡而意深,又不乏妙句。在这里,不再赘述,抛砖引玉,读者自己领略。
三是历史的流变和现实的敏感、时代变化在他的诗词中有所体现,通过他对劳动者、平凡人物诗化的写实抒情、咏须感悟。把握这些不同的个体阶层在诗中应有的视角、观察、体验和思考来抒写寄情。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构思布局,从而达到逼真、传神、亲切、接地气,达到了自然而朴实无华的诗词艺术境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职业梦想,在这部诗词集中有许多讴歌和赞美平凡劳动者(工农、教师、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航天员、远动员等)的篇章,由于作者出身于劳动人民,传统文化在他身上得以延续,父母的辛勤劳动成为他不懈追求的动力,家庭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基调,同情劳动人民,歌额真善美。歌须劳动人民、各行各业的平凡人物,他往往用诗词艺术的写实风格,赞美和歌颂他们,既关照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现阶段的普遍性特征和群难像的立体性刻画,诗词中的这些人物的形象生动逼真,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新时代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呈现出的力量和风韵。他此类诗词关于这些人物的抒情和写实是我见过的最接近历史、时代,内外兼修的平凡人物好的诗歌篇章,即兴赋诗,情真意切。
还有不少诗词与中卫诗词爱好者的应和、交流之作。各类诗词期刊以表深厚情谊。
三
黄玉华先生的诗文风骨、文采堪称厚重高雅,这是独立人格、学养深邃造成的。 纵观其作,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其创作生涯也可用“文心雕龙,梦笔生花”来概括。这“龙”当然是“中国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他的诗词创作也是我们家乡中卫地方文脉和地域文化、文学传承源渊流长的一股清流的体现。总之,黄玉华先生发挥古诗词创作潜能,潇洒发挥着夕阳的光和热,怀着对人生信仰的执著追求,抱有对真理的敬畏之心,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他行动创作出的这本诗词集折射了伟大民族复兴时代的光芒和波澜壮阔的流程。纪录了五彩斑斓的真实生活,讴歌新时代,抒发个人情怀。正因为这部著作不是一般读书人自艾自叹之作,而是一位有志向和教育情怀的文化人踏着新时代的节奏翩然起舞之作,希望一经面世,盛载誉声。祝愿他在之后的岁月中“踏遍青山人未老”,依然为繁荣我们家乡中卫的地方诗坛再绽奇葩,频添瑰宝。
2024年6月8日于中卫
苏玮,1968年12月生,宁夏中卫人,系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教师。1989年开姆文学创作,在《中卫目报》《宁大学报》《贵河文学》(夏风》《大塬论坛》等发表诗歌、随笔、评论等文体若千首(篇)。现系中卫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卫市评论家协会会。著有长篇小说(久选的全钟花)《明厅暗室》。自编诗集《青春灵魂记》及《创作谈》。
咏玉华诗友
张建忠
槐香阅尽古城事,歌咏芬菲总是情。
培育花苗书远志,潜心笃学度青英。
韶华曾寄园丁圃,甲子又逢芳草萌。
暮入山河挥笔墨,夕阳喷勃恋诗声。
注:作者系原吴忠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员、银川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卫市作家协会会员。
贺玉华诗友诗集付梓
冯舒琴
心系黄河钟鼓楼,淳风璞玉写春秋。
教书理政人生顺,练字吟诗笔力优。
正义从来多锐气,达观自古少闲愁。
余光烛照中华梦,丝路驼铃一纸收。
注:作者系中卫中学副高级退休教师、宁夏诗词学会会员、守麦者文学联合会执行主编、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
祝贺黄玉华老师(为霞尚满天》诗集付梓
李有宗
儒雅多才仅表帅,杏台碧血献年部。
挥毫诗范英姿现,行走文坛盛誉骄。
奇笔妙辞书万态,美篇住作集今朝。
名扬中卫风流在,诚世针磁韵意退。
挥毫诗范英姿现,行走文坛盛誉骄。
奇笔妙辞书万态,美篇住作集今朝。
名扬中卫风流在,诚世针磁韵意退。
注:作者系原中卫县常乐中学校长,李氏诗词学会会员、理事,中卫市民协诗词学会会员。
致黄玉华先生
张燕荣
育李培梳切以荣,逃休不度笔勤耕。
新荆寻路苦中乐,研墨弄装闲处情。
逃忆付凤心浪涌,远游山水旅身轻。
落年幽趣抒胸境,犹似检间听鹤声。
新荆寻路苦中乐,研墨弄装闲处情。
逃忆付凤心浪涌,远游山水旅身轻。
落年幽趣抒胸境,犹似检间听鹤声。
注:作者笔名云朵,系银川市诗词学会会员,自由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