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经常接到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及本港等国家、地区的一些老年作者寄来的纸质书稿,有些书稿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不便,故友情提醒:本社从现在起不再接受纸质书稿,一律改为电子书稿,书稿统一发邮箱zggjwycbs@163.com,请大家周知。
  •               紧急通知

       本网站多次受到黑客攻击,不少图书资料丢失,若您的图书资料在本网站无法查到,请发邮件至zggjwycbs@163.com与本网站取得联系,特此通知。
当前位置:主页 > 书评与文摘 >

《我欲乘风归去》:至今唐宋不寂寞(陶林)

  有勇气写作谈论既往的文字的,需要三分的才气,三分的痴气。若下笔再去写过去的诗人们,还需三分的勇气,敢在各路方家之后侃侃而谈。最后剩下的一分, 是博览群书的力气。十分足了,就有十分的好看,涉笔便是十分的精彩。在新著《我欲乘风归去》中,散文作家金鑫以其十分的笔力,给我们摹写了一个宋词的世 界,尽情地挥洒了一遭对故去王朝和文化的追思。可看,好看,耐看。

  在中国学语文的人,都绕不开宋词,正如绕不开唐诗一样。宋词常读,佳句常在,宋词的风度常常体味,但宋词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却不常温习。无他,陈 年旧述,青灯古卷,与现代国人的趣味追求有悖,似乎抓不住兴奋点,也提供不了趣味点。我们只能一遍一遍在光影里营造的戏说、穿越之类氛围内,展示我们对于 历史“奇葩”的低下品味。唐诗便似乎寂寞了,宋词便似乎寂寞了。

  惯写文学往事的散文作家金鑫,不甘于这种寂寞在喧嚣中沉落。他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着历史的钩沉,文笔之趣也因之风生水起。续在《长安大道连狭斜》中解 读全唐诗人之后,金鑫花费了充沛的心血,与宋词所构造的那一个诗歌世界进行面对面,描摹出北宋历史天空中那一幕浓得化不开的风花雪月的诗意。

  我们所熟知的,自从散文作家余秋雨先生传出生祠、封笔、“含泪”之类的故事之后。至今,国内喧嚣一时的文化大散文热有式微之势。无他,言文化,述文 化,首先要有文化,“文”能“化”心,真正对得起文化。作为批评者,我深为痛惜。因人废文是不对的,因人废掉一种散文艺术的探索更是不行的。好在余秋雨先 生走出的文化苦旅这条路子,还有后来人不断踏足前行。金鑫的散文创作继承了这一系的文脉,并且往前走了两步——注重文化大散文主题的连贯性,出手就是断代 的系列。大而连贯,蛮好,既让读者可以欣赏到孤篇的佳构,又能让人领略一个时代的文化长风景,对模糊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人,有形象的、在场的和生动的触摸。 等于一次对文学史的“文普”(与“科普”相和),也等于一次生活史的穿越。比之文化大散文界孤篇开阔、整体凌乱的气象,金鑫的这种探索,是一种非常有心、 非常用心的创新。

  那些华丽的词章,和那些华丽的故事连缀在一起,是对一个美好过往的祭奠。有宋一朝,通过修生养息政策的落实,使得东方封建式的产能达到了巅峰状态:高 达百分之三十的城市化率是古代之翘楚(一直到一千年后的2000年,中国人才又达到这一指标)。在这个屡屡以“太平”为年号的王朝里,其整个花样年华,继 承了大唐的丰腴,开启了明清的灵动,人情风貌、文学艺术无一不透露着富裕、适闲的那份惬意。但也失却了雄汉的筋骨,全代偏重文,也偏于文弱。钱钟书先生所 谓的“诗分唐宋”,文人在讲激情之余,更重理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自然是不用说了,按照《全宋词》的收入,两宋词人达到1330余家,词作约 20000首。要说清楚这么一代诗歌的“前半生”(作者寓意“北宋”之词),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对所有的书写者来说,呈现这一个的精彩,远比欣赏宋 词、做宋词大师们的粉丝,挑战要大得多。

  在《我欲乘风归去》一书里头,作者了然于全宋前半生诗歌的全貌,进出自如地挥洒着对那些词、那些人、那些事的文学审美和艺术复原。当然,要做到这一 点,需要的是深厚积累。通观金鑫的写法,既是一种需要硬功夫的写法,也是一种需要真性情的写法。功夫不硬,不足以写好营造宋词的那时风月,等于自讨没趣; 没有性情,那将会和这些重量级的诗词大师非常不来电,行文鸡同鸭讲,先生要笑,后生也要笑。作者行文干净利索,将宋词的语境渲染纸上。有骈赋之风,也有小 品之韵,能看出金鑫的文笔深得“文化”二字的真味。重口味的读者,尽可以用挑剔的眼光考验作者的功夫,仔细瞧科,可以读出散文应有的行文之美,也可以读出 散文叙事之后,沟通文、史、人的宽阔与开合。

  在金鑫的宋词世界里,人是永远的天然的主角。《我欲乘风归去》集子中选取的十位词人,也算得上北宋王朝诗词创作的“十佳诗词创作”。由皇帝李煜陛下打 头,到皇帝赵佶官家终了,值得一看的北宋词家尽入彀中。他们是词人,每人是一座峰,写得一方的精彩:李煜的春水流愁,范仲淹的塞下秋来,柳永的晓风残月, 晏殊的似曾相识,欧阳修的泪眼问花等,脍炙人口,为汉语营造了内向而美丽的后花园;他们更是有故事的词人,王安石的变法图强,苏东坡的愈贬愈宽,秦少游的 孤馆春寒,周邦彦的跌坐词林和赵佶的沉沦北疆等,看透了词作看人生,起起落落,荣辱甘苦,更引人唏嘘不已。

  看《我欲乘风归去》,就是要看到这些亮点。作者真真切切地活到了宋词里头,文字段落、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宋词温和、多情、瑰丽的气象:能引李煜为知 己,呼晏殊为朋党,吟柳永的温柔缠绵,看苏轼的豪迈风流。比之更深的,是他走到的了词人们的心里。因词而及人,因事而喟人,充满着理解人、关怀人的人文温 情,还有一些善意的揶揄与调侃,使得行文流水的文字生机勃勃,很好地解决了以前文与事、文与人有所相隔的写作困境,走到一个温厚的桃花源里头,皮肉相贴, 筋骨相连,的确悠然神会了一代词人的心灵歌吟。重重叠叠的名作名句,和词人昙花自现的艺术人生交相辉映,作者一支充满意趣的文笔,显然比解读唐诗时代更灵 活与开阔。算是苦于小恙的金鑫在自己所搭建的文学舞台上,起舞弄清影,呈现“金氏”独有的天上人间。所有喜欢宋词,理解宋词,寻觅宋词的人们都值得一览。 特别是修宋词功课的读者们,若与一本《宋词选》参合读来,更会有融会贯通之感。好比《葵花宝典》与《辟邪剑法》对照,《易筋经》与佛经参合,是事半功倍的 读法。

  时下,经济热后房产热。因为贫富的分化,为了土地上的那么多住所,人们争相给社会增加挣钱的压力。心灵里头做了太多的加法与乘法,说不要不要都要多 了,说不抢不抢都抢疯了,人们却忘掉了减法与除法。若减去几分功利,除去几分奢欲,往记忆里看去,往寂寞中看去,不定会看出异样的精彩。当年的诗人陶渊 明,不但在现实中隐身,也文学史上也常是隐身离线状态,正是到了北宋方为大词人苏东坡所发掘,大扬其光,到如今成为世界级的大诗人,与西方的田园牧歌并驾 齐驱。可见,要好作品,也要好的解读。如今宋词寂寞了,如金鑫这样的时俊,继扬其光,暖其寂寞,善莫大焉——我因之写诗为证曰:“至今唐宋不寂寞”,且把 精彩容于《我欲乘风归去》当中。